
民间故事 “吞官石”
文/杨波
吞官石的故事在城步苗乡流传已久。
城步县中心腹地儒林镇是座极富民族风情的美丽山城。由南向北八公里处有个清溪岔路口:右走清溪、浆坪;左走蒋坊、茅坪。经过岔路口再往前走三四百米,右手边有个将军山,将军山的半山腰有个大石头,便是传说中的吞官石。只见它身姿挺拔,气概豪迈,雷霆万钧,威风凛凛,时刻严密注视着远山近水,行人车马。吞官石头上那顶硕大无比的官帽,顶戴花翎栩栩如生。倘若步行通过山边马路,从见到吞官石的第一眼开始数,大约一百步左右可以把吞官石看得清清楚楚,超过这段距离吞官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故此,“吞官石”又叫“百步岩”。

相传,历史上凡来城步为官的七品,或来城步视察的上层高官,如果心术不正,贪污腐败就难逃吞官石的慧眼。无论是徒步、骑马、还是坐轿(乘车),吞官石的视线范围是必经之路。据说,如果是贪官从此经过,有的百步之内吐血身亡,有的出不了三个月会暴病而毙。所以中国古代的十大贪官:赵高、梁翼、王温舒、石崇、蔡京、陈自强、元载、刘瑾、严嵩、和珅都不敢踏入城步,因为他们知道城步有个吞官石专吞贪官,去了必死无疑。
古代,来城步做官的人只要敢从吞官石前面经过,人们就认定他是位好官、清官,就会受到尊敬和爱戴。对另辟蹊径绕道而行的官吏,人们就很不欢迎,甚至憎恶,当然,不敢经过呑官石的人来城步为官也常常是浮云朝露,要么丢官弃职,要么重患不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贪得无厌的大官从地名志上得知城步是个美丽富饶,物华天宝的地方:光是带“金”字的地名就有好多个:“金水”、“金山”、“金树”、“金沙”“金童玉女”……
另外还有“楠木”、“银杉”、“茶山”、“茶元”……
城步虫茶、古田竹衣、苗乡腊肉……
那位大官对城步的宝藏朝思暮想,梦寐以求,但又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就想出了个绝招:炸掉“吞官石”。大官买贿了两个小混混专程来到城步,小混混四处打听吞官石的具体位置。人们意识到陌生人的图谋,便向他们讲述了吞官石的故事,并反复强调吞官石神圣不可侵犯!两个小混混就是不听劝告。当他们来到清溪岔路口看到吞官石时,高兴得不得了。心想山不太高路也不太远那还不容易?小混混在山上爬来爬去,到处寻找:“明明看到在那里怎么上来就找不到了呢?难道石头还会躲藏不成”?连续找了三天,小混混把周围的石头都摸了个遍,就是找不到吞官石。小混混还算有点小聪明,他们手拿小白旗作标志,一个上山去寻找目标,一个在下面进行指挥。这个办法倒好,上山的小混混终于来到了吞官石跟前,正准备实施爆破,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狂风大作。小混混吓得抱头鼠窜,连滚带爬摔得头破血流,一命呜呼。在下面指挥的小混混也被飞沙走石弄瞎了双眼,砸中了脑门倒地而去。几乎在小混混以身试法自取灭亡的同一时刻,那个指使损毁吞官石的幕后黑手也遭到了雷劈,被烧成了焦炭。

在古代,吞官石只监视朝廷命官。后来,扩大了监管范围:大官小官乃至村官都在它严密监视范围之列。
有史以来,吞官石到底吞噬了多少贪官污吏,恐怕它自己也记不清了,只有老百姓心里给它记了本明细账:每当“吞官石”“吞噬”一个贪官,人们就在心里默默地为它点赞,记上一笔功德。也有人去它头上插面锦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功不可没,名垂青史,永世长存。
吞官石见证了反贪的成就,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显示了正义的威力,代表了百姓的心愿。
“吞官石”长存!清官常在!

温馨提示: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诗茵若雨

作者介绍:杨迪焱(笔名:杨波,)男,苗族,中共党员。1953年元月生,湖南邵阳城步人,行政单位退休。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赵仁娟。爱好朗诵,想用朗诵向您传达世间的所有喜怒哀乐,感谢您支持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