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学雷锋近学凤丽
——3月前夕,一次学习雷锋交流会
池朝兴
2022年2月28日

很快就是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了。
这一天,广州市天河区环卫三所所长王凤丽,特别邀请现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心主任高学敏(正军职,海军少将);特别邀请了红色演讲家,红色朗诵诗诗人,红色书法家;国家高级语言训练师,高级演讲口才培训师,“智中党建融平台”(中宣部《党建》杂志)红色专家智库成员郑宏彪;特别邀请了老环卫池朝兴等人进行了一次学习雷锋交流会;天河环卫三所党支部书记唐求安以及有关骨干一起参加了交流活动。
大概就是志同道合,同频共振的缘故吧,大家走到一起,很自然就直奔主题谈到雷锋同志。高学敏主任,一坐下来,就语重心长讲雷锋当年乘车的故事。雷锋,一位解放军战士,因为工作,需要多次往返坐车,他坐车一路就是做好事一路......
郑宏彪大校接着讲到,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什么,怎么样传承,雷锋精神就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所长;广州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广东好人;广东省优秀环卫工人;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天河区劳动模范;广东省“环卫行业从业30年人物” 王凤丽,她说,听了大家的一席话,我和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找到了新形势下,我们的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抓住学雷锋的具体内容,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带领环卫工友,学好雷锋故事,更加努力工作,用雷锋日记的具体实例和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于是,大家重温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以及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的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
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和态度,其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帮助别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中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大家谈到这里,突然眼前一亮。我们远学雷锋,我们身边的王凤丽所长,不就是雷锋精神在身边、在城管战线的闪光吗?
1989年,18岁的王丽凤从河南老家南下广州寻梦,立志入伍的她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做就是34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城市的美丽。
王凤丽被评为2020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
怀揣梦想南下打工
“那时南下打工的年轻女孩都进了鞋厂或电子厂,没有人愿意去扫大街。当时我到广州20多天了,可是工作还没有着落,一听到环卫局招人,就硬着头皮去了。”
刚到广州的王凤丽人生地不熟,对粤语一窍不通,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当时环卫保洁机械化设备较少,道路磨损严重,环卫工作难度较大,王凤丽每天上班至少清扫4遍马路,上岗第一周她的双手就长满了血泡。
凌晨3点半,当城市还安睡在梦乡中时,王凤丽的房间就亮起了灯,她开始洗漱整理,4点左右出门,5点到岗作业,开启新一天的辛勤工作。
当时一起扫地的阿姨们都说她肯定坚持不了一个月,但王凤丽并未轻言放弃。不久,她的手掌就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皮肤也晒成了古铜色。两年之后,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
甘当城市环境美容师
“如果我告诉你说,我从一开始就爱上了环卫工人这个职业,那肯定是假话。”
当时正值青春的王凤丽满心无奈和委屈,别的女孩子都可以穿高跟鞋、漂亮衣服,打扮精致,而自己整天穿着运动鞋,与扫把为伍,和垃圾作伴,每天上班都只能带着大草帽和口罩。
每到夏天,滚烫的柏油路面热浪腾腾,王凤丽在高温下持续作业,清理死角的烟头杂物,趴在地上拔除石头缝里的杂草,一双脚被蚂蚁和虫子咬得都是包。
坐在刚刚清扫干净的马路边,看着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城市,王凤丽突然意识到“这座城市的美好,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母亲听说王凤丽从事环卫工作时,既生气又难过。生性倔强的王凤丽心中憋着一股劲,“即便是扫大街,我也要扫出个名堂来。”
她开始自学各种技能并获得了本科学位,凭借着优异的工作表现,获得了“广
州市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优秀环卫工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完成多项攻坚克难工作
2014年,王凤丽担任天河区环卫三所所长,负责珠江新城的环卫工作,计划开展3个月的全面整治。她放弃休息休假,与工人奋战在第一线,扫垃圾、清泥巴、铲口香糖,每天工作近20小时。
王凤丽因工作操劳导致嗓子长有息肉,医生要求进行手术且1个月不能说话,但她放不下手头的工作。为了坚守岗位,王凤丽选择保守治疗,带领团队改善珠江新城的卫生状况,仅用了1个月就让珠江新城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广州擦亮了城市名片。
2017年,王凤丽又接手了天河区26条河涌的整治工作,面对近80公里长的黑臭河涌,她直呼“太难了”。部分河涌岸边道路狭小,环卫工人们只好跳进齐腰深的臭水沟里,在淤泥里一点一点地捞垃圾、清杂物。
“河底越来越干净,从来没见河涌有这么多鱼。”周边居民对河涌的治理变化感到十分欣喜,天河区车陂涌还被列入全国首批整治河涌十大光荣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天与垃圾打交道的环卫工人成为了高危感染人群。但是当时防疫物资匮乏,为了保障团队成员的健康安全,王凤丽多次到白云、番禺、花都甚至清远抢购防护用品,时常顾不上吃饭、睡觉。
王凤丽每天带领团队冲洗马路,清捡废弃口罩,为近千个垃圾桶清洗消毒。王凤丽的母亲看到女儿每天凌晨出门,半夜才回家,既着急又担心,王凤丽只能安慰母亲放心,第二天又继续投入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连续奋战50多天。
如今,王凤丽有了越来越多的身份,她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入选广州市百姓宣讲团,以不同的方式践行同一份初心,“做好城市美容师,让广州更干净整洁”。
看到城市道路因自己的双手变得干净整洁,王凤丽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职业带给她简单的快乐和成就感。
王凤丽所长像雷锋同志那样,虽然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但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城管环境卫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投入到城管环境卫生工作中,是贯穿在王凤丽工作生活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
我们远学雷锋,近学凤丽!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有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