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石群良是我所认识的作家中少有的安静的人。文如其人,他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的色彩和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晦涩,也没有一下子摄人心魄的感觉,但非常耐读,如白描画一样,黑白分明、清亮干净的文字饱含着鲜明的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时代特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正如本书的题记:“诗人 ,同时应该是个思想家,抑或哲学家……诗人,是扎根大地的树,风摇雨打,雷劈火烧,不会动摇其根基(峭岩序)。“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在春天里行走
朝着雪花漂泊并栖息的地方
深情地播种力量(《在春天里行走》)
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时间,雪花是春的使者,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描述雪花飘飞的场景,而是巧妙地运用雪花的“漂泊”和“栖息”这样的灵动轨迹,暗示春色春意春光都是雪花走过后留下的痕迹,也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写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飞雪栖息大地,大地才有了种子的发芽 ,一切生命的催生都是飞雪带来的,节气的规律,生命的规律,都在这里。
于细微处发现美、感悟美,又体现着作者纯真又敏感的内心世界:“我仿若看见 一朵花/正悄然打开/打开又合上/她心中的 小秘密/却偏巧 温暖了/一个背着行囊 赶路的夜行人”(《一朵花》)。读着,读着,眼前浮现这样一幅画面:路边,脚下,或视野触到的地方,一朵花,既羞涩,又美好,在默默地向独行者点头微笑,送一缕花香,送一丝温暖,使孤独的行者不孤单。
云卷云舒是平常日子里惬意舒心的感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抬头看看天空, 看看精神愉悦的风景。在云的变幻里,感受着春天是夏、秋、冬酝酿的美好归宿,是所有季节流动、追求、向往的目标,也是人们对生活的永恒理想。
夏天 你是巾
擦一擦天空
拧一拧
天就下雨了
秋天 你是风
吹一吹树梢
世界就有了色彩
冬天 你是画
借雪的白
制造春天(《云》)
母亲是作家笔下永恒的最深情的话题。“傍晚,夜的光线在暗/ 它一点点把母亲/ 拽进暮色里/ 漆黑中 我呼唤母亲/ 却发现 潮水一样的夜/ 已泼墨在宣纸上/ 直到消隐/ 直到 天上幻化出无数的星星/ 而天上的星星 哪一颗/ 才是母亲/ 穿过黑并以黑的颜料/ 制造白/ 和父亲的星光一样/ 释放出温暖的光/ 以照耀我们/ ……仰望星空 我发现/ 有两颗明亮的星星/ 正那么温暖慈爱的看着我们/ 然后,就像梦幻/很快就消失了/ 泼给我一头雾水和念想”(《母亲,星光般照耀着我们》)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生死相依。
有内涵的诗人是时代的歌者,既善于提炼发现生活的美,同时也以悲悯的情怀,胸怀大局,时刻关注时代的变迁,人民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的变化:“你也是一支/充满魅力的生花妙笔/是世界的起点和/終点/世界之大/再没有你的/手掌大了/你大手一挥/世界就开始/骚动与哗变”(《高铁或高速公路》)在这里,作者用“生花妙笔”和“手掌”来形容因高铁的发展而天涯咫尺,人的生活如穿越时空一般转瞬从这里到那里,压缩时间,传递信息 ,“神奇、快捷”跃然纸上。
诗,是讲究妙、趣、雅的,是语言之巧和意境之美的结合,是浓缩的语言,是思想意识的高度提炼。在《无花果》里,作者只用廖廖五个字就把无花果的特点表达得有趣、清楚又得体:“让沉默/说话。”在《种子》里,仅用二十个字就让人体会到了种子的力量和生命力:埋没是为了/更好地孕育//以埋没的方式/探视春天。
鞭挞和揭示社会问题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担当和魄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责任。在这本诗集里,作者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诗人的忧患意识。在第二辑《世界怎么了》,二十五首诗从不同角度以前瞻的冷峻的目光揭露了环境问题、生存问题和人性中的假、恶、丑,但即便是忧患的悲悯的,给人的感觉也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而是直率又给人希望的。从《夹缝》《核泄漏》《利比亚》到《坠落的苹果》《雾》《春天里的尖叫》《人肉搜索》,从世界到祖国,从远方到近距离,胸怀宽广,眼界深远,体现了诗人的大格局和敏锐的触角。如《烟囱》:
烟囱摇曳 将手臂
轻盈地
挥向蓝天 向天空散步
坏消息
……
云是一块干净的抹布
我用力擦拭
将天空的黑
一一擦净
然而 然而
现实中再也没有纯粹的了
黑了擦
擦了黑
……
但我们 只要为灵魂
种上诗歌
让诗歌像历史一样
长出片片嫩绿的叶子
并将吐出的花蕊
举过头顶
如《擦玻璃》:“就像云朵擦拭/天空/要让 擦天空/变成/擦玻璃的好习惯”
从侧面反映了治理环境和雾霾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艰巨的。同样的效用在《雾霾》里也清晰感受到,体会到诗人沉重又有力的呐喊和昂扬的战斗姿态。
在第三辑《岁月如歌》里,诗人从《雪山》中的伟人“为大千世界/点亮一真理的明灯”到《农民》里的“饱蘸阳光 /在大地/种植书法 / 落笔处”,从《游子的驿站》中的“故乡是一只蜂巢”
《网络人生》里“天空失眠 / 月亮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从《苏东坡》里的“风流的文字 / 倜傥了千年万载”到《梁山》里的“几番招安 / 就把英雄们/ 逼上了末路 / 而荒芜了梁山的一世 / 英名”。无不透露出震撼人心的气势,同时也从中喟叹到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有才华有英雄气的精英人物生不逢时的悲凉和无奈。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读石群良的诗,深以为然。“在心灵之上,毕竟有一盏灯,高高地悬在春天的门楣。”相信他的行稳致远作风一定能使他的诗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伸向更浩淼的云端。【张慧贞】
责任编辑:李万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