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樵老师在小楼连载的《一诗一得》栏目得到不少诗词爱好者的关注和认可。《一诗一得》破千之际,本刊特邀归樵老师就与当代旧体诗词相关的一些话题作了访谈,现将访谈内容录于本平台与诸诗友分享。

高海生 笔名归樵,山西蒲县人,爱好诗词,《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退休后定居太原。

张春义 笔名东方麓台。现就职于某建筑施工企业。晋社社长,小楼编审。

当代诗词创作有大诗人和传世之作吗?有的学者认为当代没有好诗词,您对此有何看法?归樵:“五四”以来,逐渐归于式微的旧体诗词,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博客、圈子、论坛、微群、微博、公号等,加之官方学会的引导,以及如雨后春笋般的诗社团体的兴起,短短十多年时间便在互联网上聚集了大量的旧体诗词研究者、创作者,如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如此庞大的旧体诗词群体中,涌现出了不少网络诗词流派和精英诗家。至于大诗人,记得戴建业教授说过一句话:“在我国几千年的诗史上,被称为‘大诗人’的没有几个。‘大诗人’之大,不仅在于他们诗歌成就的巨大,还在于他们人格的伟大。”我姑且把当代诗坛涌现出的精英们称为“名诗人”吧,“大诗人”还要留给后人评说。关于传世之作,我以为历朝历代皆有,只是多少而已。所以当代亦必然会有传世之作,有的或许是因种种缘由,未经面世而已。至于好诗词,主要还是看区分的标准是什么,杨逸明老师主张的好诗词标准是让读者“眼前一亮、喉头一热、心头一颤。”我深以为然,好诗必须是真正反映灵魂对生活、生命、现实的体验并且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的诗词。其实在当代,网络诗人层出不穷,亦颇多佳句,未避免无人收藏,憾成遗珠,眼下不少热心平台和诗家在收集整理网络精华诗词。如《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已举办四届《人间要好诗》诗赛的获奖作品就有不少在读者中得到传诵,并选入《小楼听雨(2016-2020)卷》一书,即将由广西师范出版社出版。如留取残荷兄的《网人诗词评选》已坚持数年,我的“一诗一得”有不少出自其遴选集子中。近几年诗友月映霜华也在做《网络年度诗词风华录》其中不乏好诗,还有“拾风天下”“风雅志”等公号都在有意识收集整理一些精英诗词。在各群团名家的点评中也多见好诗。当代诗词作品很多,您选评当代诗词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您认为怎样点评一首诗词作品才算到位?归樵:多年来,就有每天浏览网络诗词的习惯,从中会看到不少好诗,但仅是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一划而过,过后大多忘却,如此对自己诗词鉴赏水平以及创作能力的提高几乎无补。几年前,忽然觉得能够在茫茫诗海中碰到一首好诗,无论于作者还是作品本身都是一种机缘,一划而过,或只停留在表象的认知层面上,实在是太可惜了,哪怕对这首诗其中一句或一个字能够上升到理性的、灵性的审美层面去欣赏,至少也不失对创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更能在欣赏中提升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正如我在《一诗一得》栏目前言所云: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之认知。读一诗,得其一,便自足矣。这大概就是我坚持做《一诗一得》的由来。“读一诗,得其一”也是我点评一首诗的基本标准。点评一首诗如何才算到位,我觉得,很多诗词批评家到位的点评在于对一首诗从其关键词语、意境、表达技巧、用典、思想感情、风格流派等方面分析、评价、批评、议论、斟酌、商榷。而我主要在“一得”上思考。将我发现的好诗中所蕴含的值得阐发的对受众有启发、重要或新鲜的一点,用最简单、易理解的三言两语写出,当然也有为适应时人“快餐式”阅读的习惯,所以我的“一诗一得”谈不上什么点评,只是对自己有“一得”而已。
归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只能简单回答。我认为当代旧体诗词入史是不应被漠视的,尽管旧体诗词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遇。但其创作中必须遵循的系统准则和艺术规则,即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传承性,因而给后人创作旧体诗留下了空间。除了特独的艺术表现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诗魂与精神。在中国近3000年的诗歌发展历程中,诸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等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对家国、民族的热爱和对民众深切同情、关怀的诗魂,及其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记录与传承,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所在。纵观诗词历史,大凡能千古流传的诗词、能使人们常常吟诵的佳句,大多反映的是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人们称杜甫的诗是“诗史”,就是因为在他的诗中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时代中一切重大事件。所以,当代诗词入史,更重要的是当代诗词的时代性问题。譬如聂绀弩,其诗作和他人生的坎坷遭际是结合在一起而打动读者的,所谓江山不幸诗家幸。再比如被诗坛分类的网络七体,颇多争议的“兽体”及倍受关注的“李子体”,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个人化风格。还有网络诗词也逐渐形成各种流派,有以地域为代表的诸如“天山诗派”“海上诗派”“幽燕诗派”等。不论什么体、什么诗派其时代性,不仅表现在思想情感内容上,也必然地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上。从网络诗词看,拥抱火热现实生活并与时代精神声应气求,旧体诗不仅可以做到,还可以做得气韵饱满。所以当代旧体诗词入史是不应被漠视的。能介绍几首您觉得称得上当代诗词的巅峰之作吗?
归樵:当代诗词中我觉得好的,也就是说诗友在聊诗时,能常常聊起的,有共识的诗,我能够记得住的很多,就列举以下几首吧:归樵:中华诗词学会曾出版过一本书叫《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书中精选推荐了当代诗词名家作品合集,选取当代诗坛影响大、创作实力强的海内外诗词名家十八人。如霍松林、叶嘉莹、李汝伦、林从龙、刘征、熊东遨、钟振振、星汉、杨逸明等,均为当代诗坛影响较大的学者或诗人,多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或各省区分会的会长、副会长,在学术界和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较高的声誉。每人限量自选作品一百首左右,并带有作者诗词艺术成就介绍和个人作品名家导读,在入选者自选的基础上,再经过编者的精心选择,既注重诗词作品的艺术价值,又体现当代中华诗词史的文化价值,学术性、文学性、历史性兼顾。作品题材广泛,既包括历史题材又包括现代题材。作品形式多样,既有格律诗、词、曲,也有古风、歌行体等体裁。作者涵盖全国南北名家,既有诗词学术界泰斗,又有享誉全国的青年诗人。《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基本代表了当代诗词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代诗坛的基本风貌和成就。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中青年诗人,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古体诗词现代性问题,并有所突破,比如我在上面谈到的“网络七体”,他们在诗词的创作上均有建树。至于在古体诗词创作上存在的不足,其实也是问题,在与诗友们的交流中,大家各有认识。我谈点儿个人看法:应制诗泛滥。眼下很多诗词团体,甚至省市级诗词团体、诗社,为赶潮流,做公号,热衷于组织成员写应制诗,逢节必写,逢事必写,五一、十一、诞辰、祭日,或者一个领导写了一首,就要求人人跟风唱和。于是乎大家闭门造车,毫无真情实感,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如此表态类的诗词层出不穷,而领导们依旧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带偏了一大批初学者,致使他们陷入误区,不能自拔,形成大量的网络垃圾诗。缺乏时代性。不少当代旧体诗词创作趋于平面化的倾向,极具时代感的优秀作品占比较少,不少当代古体诗词在内容上脱离时代,一味的追求把诗词写成“放到唐诗宋词里也挑不出”的程度。杨逸明老师在一篇诗论文章中这样说:“写诗只求酷似唐诗宋词,就没有了诗词创作的当下发展。传承是必须的,创新更为重要。不肯传承是偷懒和无知,不肯创新是更大的偷懒和无知。当代诗词要成为当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就必须要精彩出色地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诗词创作要面向当代,与当代人的精神、血脉相通,让人们在当代旧体诗中读出温馨与诗意。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收视率创历史新高,在于其现实主义题材。诗词小众化文化的大众化,也须关注家国命运,百姓生计,诗人应有悲悯情怀,文化责任。惟其如此,当代旧体诗词才会在当代文坛中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