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路上
作者:刘森林
过了腊月初八,
见面第一句话:
“几时回家?”
……
这是我写的“过年情景语”中的一个小情景。就在人们巴不得一天揭掉几张日历,盼望早点回家过年的时候,深圳“0107新冠病毒”疫情惊动了所有人。隔日“蹦出”几个“新增病例”,三日两次的“核酸检测”,硬生生的把人们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压到了归“O”状态。当人们正惋惜叹气准备放弃回家过年时,“新冠病毒”在政府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市民的积极配合下,败下阵去!元月27日迎来了全市解封的好消息。因为没有提前预订车票,只能“临时抱佛脚”了,我们父子俩尽管得到的是两张(2月28日)“到郴州中转”的高价票也欣喜不已!
深圳北站东广场,真可谓人山人海,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几乎是不断线的从各个方向如钱塘江潮水般的涌来。执勤的保安也一改往日的单人值班为手持盾牌警棒,且三人呈三角站立,从不同方向观察警情,给乘客一种威严的安全感,检票进站更是象裹脚老妇人一样慢“嚓嚓”的向前移动。
上车坐定,心里面想的全是家乡的年味、习俗情景。列车到达湖南郴州站,面对持票上车的乘客,我们只能不声不响的起身“让座”,这就是乘车的“游戏规则”。主动补票后我们也仍然是“站票”!既然改变不了眼下“站票”的现实,也要保持喜乐的心情,于是来到列车的车厢连接处。尽管高价买个“站位”,但能够回家过年仍感欣喜。不仅没有一丝怨言,且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还能在外奔波!与其傻乎乎的站着,不如看看沿途风景,又挪步来到车门口,隔着玻璃,遥望窗外。
列车穿山洞,跨河流,吻村庄。起伏的山峦,轻盈的炊烟,多彩的田垄,悠闲的牛羊,奔驰的车辆,虽“唰唰”而过,在我的脑海中仍留下不少美好的“底片”印记。
尽管列车喇叭里不断传来甜美的女声:“列车为无烟列车,请乘客不要在列车的任何部位吸烟!”但仍有“瘾君子”时不时的来到车门口偷偷“过烟瘾”。在厌恶吸烟者的同时又自我安慰:这“站位”还是个“风水宝地”呢!
车厢内一眼望去,尽管中间走廊是通的,但每节车厢里都有十来个“站票”,在感叹春运人性化的同时,也感叹打工人的无奈!那些席地而坐的乘客,尽管腰曲腿蜷屁股疼,仍随遇而安,且几分虔诚!简朴的行李,浓缩的思念。虽然旅途辛苦,但人在途中,家在心中!有的乘客宁愿自己啃着馒头,也要把外地好吃的特色食品带回家中与亲人分享。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实在是一种“不识庐山”、崇洋迷外的怪象。据资料介绍:春运是全世界罕见的、最大的人员迁徙。每到春节来临,各地的打工者就象接到了一个无声的命令,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团圆!家是他们心中的圣地,父母是心中的活佛,儿女是心中的上帝。虽千里迢迢,却心心相印。就这样年复一年,辛苦而心甘情愿!
回家就是朝圣!祭拜列祖列宗是必不可少的春节活动之一;敬畏天地神灵是中华民族信仰的特色之一。吃年饭、庆团圆,访亲友、温亲情,体念乡味、重温乡愁,是春节活动的重头戏。春节期间短暂的相聚,是为了释放长久的相思。如果一个连家都不爱的民族,何以谈爱国?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恋家情怀,才有上升到执着的家国情怀。“年”的内涵丰富多彩,朴素而富哲理,简洁而让人痴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充分彰显了中国年俗礼仪文化的生命力!
曾读到一首佚名小诗,形象的诠释了人们回家过年的意义:“走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地老天荒/而今策马回望/泪水新诗两行/中华民族根千丈/历经苦难又辉煌!
列车起珠江,过湘江,跨长江。千里山水画,无限好风光!天地大手笔,难倒“神笔张”!一路向北不停留,回家的心情比高铁更快、更迫切!美丽风景,夹道迎送,一路伴随!一种自豪感在心中由然而生:坐也回家,站也回家!
列车到达长沙南站,我便与老家曾乘坐过的一位商务车师傅联系,向对方告知自己的车次与到站的时间,对方回答:“知道了”!但直到岳阳东站下车,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再没有接到商务车司机的任何信息,不免有些愁怅。
检票出站, 又走过长长的走廊,在风雨交加、饥寒交迫的等待中,(听口音语气)老家汽运公司的一位领导对乘客说:“各位乘客既是同乡,平时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市汽运公司已准备了十多辆大巴车,正在往返的路上,请大家耐心等待几分钟。”虽然那位商务车司机的“诚信”让人感到沮丧,但有车可乘的消息又让人感到欣慰!
夜幕降临,大巴车刚起动,可天公不作美,竟漂起了鹅毛大雪,令人喜忧参半!车前面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就象一位辛勤的环卫工人不停的刮刷着。大巴车行至荆岳大桥南端遭遇堵车,不一会传来消息说:“因下雪,大桥禁止大巴车通行!”,大家开始当忧起来,虽然是快到家了,但却隔着天堑长江!这时有司机提议去找交警勾通,约一刻钟后,大巴车司机回来高兴的说:“有希望了!你们真是贵人,交警答应为大巴车开路!”车上乘客欣喜不已,果然,两分钟后就见警车鸣笛并喊话:“跟着!跟着!”就这样一连7辆大巴车缓慢前行。司机风趣的说:“你们这几车人规格不低呀,交警开警车亲自为你们保驾!”车过大桥后,只见警车调头返回,车上乘客纷纷为善解人意的交警点赞!
过了荆岳大桥,望着江北的万家灯火,不仅有了明确的方向感,更有几分温馨!但在市公交总站广场上又遇上了尴尬。平时开价“几块钱”的“麻木”车,此时开价却是20元,几个同伴说:“我们在外是打工,不是打劫!”又叫了两辆“的士”,都以“不跑城区”摆手而婉拒。
夜10点多钟,当我们拖着行旅走进小区,一眼看见家里门早开着,明亮的灯光凭添几分温暖。儿子一声:“妈妈,我们回来了!”老伴欣喜的奔过来,轻轻的话语,深深的关切。放下包裹,简单洗罢,望着桌上香扑扑的饭菜,一路的疲惫、烦忧早已随着氤氲上升的热气漂散。儿子说:“还是回家过年好!”
2022年2月
写于容城七根檀

作者简介: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曾做过人武、行政工作。喜欢读书,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过诗歌、散文,退休后在深圳打工。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