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6日上午10:30,由西安中国画院当代水墨研究院主办、藝渡·小陕画馆协办的“新年新笔新砚边——范炳南师生作品展第六回”于南大街30号中大国际4F正式开幕。
范炳南先生率弟子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
开幕仪式以一场震撼而优雅的东仓鼓乐拉来,以《疫情与口罩》行为表演结束,一以贯之呈现了范炳南师生们接续传统介入当代生活的艺术理念。范门师生展已经持续了六年,这次赶上疫情,他们的笔墨与画面更加紧密和时代结合,呈现了古城西安的封城日记。
本次画展的参展画家包括范炳南老师及他的弟子们:王战凌、李宏平、支健 、杨卫纳、王建卫、都丽杰、张迪。本次展览中所有参展画家的作品都呈现出了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
开幕式现场
“画外求画” 发挥艺术的先锋思想
范炳南是旅美艺术家,曾师从长安画派何海霞、赵望云先生。数十年来,范炳南一直致力于当代水墨的创作,并收学生传承自己的理念,致力于将中国水墨艺术与国际平等对话。同时,他也是一位文物鉴藏家,常年保护东仓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到:我们这种师门传承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使传统文化得以被很好地继承与发展的方式。我在1971年拜在赵望云先生门下,1978年跟着何海霞先生到处写生和工作。这二位对我的绘画生涯影响极大。‘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一艺术主张从何海霞、赵望云老师身上切实传递给了我,让我时刻在艺术创作中牢记应当发挥艺术家先锋作用的警醒,不断贴合当代,创作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长安画派的精髓永远不会灭亡,并随着时代的前行而不断更新。这种思想我也传递给了我的学生们,要求他们亦要发挥先锋思想,画出当代作品,传递当代景象。”
旅美当代水墨艺术家范炳南致辞
“不是在画中求画,而是在画外求画”,陕西省美术协会代表、老一辈艺术家张杲引用了长安画派石鲁先生的观点,并肯定道“长安画派的石鲁先生起到了一个先锋作用,这种先锋作用得到了范炳南先生的继承。”
画家张杲致辞
山水画家石头娃先生提出,一位艺术家的风格形成要经历四个时期——学习期、发展期、成熟期、变异期,他认为现在范炳南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高级阶段,“ 范炳南先生把民间艺术强烈的色彩特征和自己的笔墨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是内显的,而非外露的。范炳南的艺术风格大概可以概括为书写绘画或书法绘画。”
画家石头娃致辞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郭志刚先生评论到范炳南先生的画面,认为这种画面的艺术视觉不断与当代进行面对面的交织,色彩的运用上也洋溢着一种浑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当代艺术家郭志刚致辞
策展人侯昌恒致辞
策展人候昌恒对这次师生展的风格多样性和画家的主体性有着高度肯定。他表示:许多展览面目单一,而范炳南的师生展览中,每位参展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艺术家常磊致辞
美术理论家张渝致辞
“这场展览的最大优势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验进入了每位参展艺术家的身体。作品表现没有与个体经验隔绝开来。”陕西省著名美术理论家张渝先生这样评价。
《疫情与口罩》行为艺术表演
开幕式最后,范炳南先生号召到场嘉宾一同完成了《疫情与口罩》的集体创作。意在致敬此前封城期间为西安市防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各领域工作者们。范炳南说:今天的行为艺术,每个人戴一个口罩,口罩上写着自己的姓名。这次全国的疫情我们看到,每一个戴着口罩的人都互相不认识,每一个人都看不见脸。疫情结束我们每一个人的脸露出来,经历了这样一段抗疫历史的口罩是一种象征:我把口罩放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水墨世界里,在曾经记载过它的工具作用之上用水墨覆盖住的纹样,让水墨把姓名都消失,象征着抗疫的胜利。最后挂在树枝上,这就是水墨的当代语言。
这个行为作品同时暗合展览主题:每一位画家都在疫情期间留下了深刻印象,把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次展览中集中反映了出来,把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作为一名画家在经历疫情时的反抗、战胜疫情的心态。范炳南说本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表现每一位参展画家的艺术思想、艺术语言。长安画派的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画出时代、画出当下、画出新的作品。”
出席嘉宾有:画家张杲,国家一级美术师,画家石头娃、美術理論家張渝,策展人侯昌恒,陕西省画廊协会会长范铁锁,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当代艺术家郭志刚,当代艺术家邵泳、谌多,油画家刘晓宁,陕西青年电影制片厂杨轶昆,艺术家常磊、丹青中国融媒体平台主编盛才等。
据悉,展期为:2022.2.26---2022.3.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