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遇故知
耿志平(甘肃)

我和娟娟坐在小刘家的客厅里,桌上放着糖果、干果和洗好的苹果及桔子。他为我们沏了两杯普洱茶,房间里的绿植长的苍翠可人,窗台上一盆虎刺梅开的正盛,太阳照进来房间里更加暖和了,我和娟娟都说:“你们家收拾的真干净,”小刘客气地说一般般。
虽然前两年在同学群里聊过,但这是我和小刘分别33年后第一次见面。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在一个班,1987年,因为我转学,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小刘。娟娟也是我同学,2016年和2017年她回娘家的时候我见过两次。这么多年没见,我并不觉得陌生,虽然我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爬满了皱纹,两鬓也有了白发,也许是他们在城市里生活的时间久的缘故,看起来要比我小几岁,而我则一副中年大妈的形象,头发稀疏,身材走样。

“你来了也不吭声,不是小王说我都不知道,”小刘埋怨我。娟娟也是同样的意思,我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一天忙的,我怕麻烦你们,”他俩说:“你看你见外的,多年的老同学,有啥麻烦的,”我赶紧说:“这不,来了么,”我们都笑了。
我说:“娟娟,你们家那时间是县上最富有的,和李喜连是出名的万元户,我们到你家里去,连洗衣机都不认识,差不多每天上学都去你家叫你。”她说:“我记着呢,咱们那会老在一起玩,我当时并没有多少优越感。”八几年,一个媳妇的彩礼才五六百,一般人家里哪里见过一万元,只可惜娟娟的父亲英年早逝,真应了那句话“不留壮士到白头”,我们都深感遗憾。
我还记起了,有一次和同学去她家玩,来了一只大狗,我吓得跑进娟娟妈的缝纫铺,把同伴关在了外面,多亏狗没有咬人,你说我当时多么愚蠢!
我问小刘怎么会在新疆?他告诉我,毕业后参军,分配在公安局了,他告诉我他父母都不在了,他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有一次回家认不出路,又遇上下大雨,路上没有行人,我笑着说:“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你可到好,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我们相视而笑,都说县城这些年变化很大。
我问娟娟中学没上完去哪里了?她说去上了卫校。后来还在县妇幼站上了几年班,再后来结婚了,跟随老公来了乌鲁木齐,都二十多年了。我还以为他儿子在上大学,结果都参加工作了,成了一名警察,我看了照片,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小刘的女儿上高二,笛子独奏水品很高,学习也很好,可惜那天没在家。
娟娟说我和小刘当年都不爱说话,小刘说他那时候很自卑,我问为什么?他说家里条件不好。我说我从小到大都是自卑的,感觉自己很渺小。
我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想起了上学时的好多事情,她们还时不时询问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境况,气氛很是融洽。还说起了某男同学喜欢班花,而班花嫌弃男孩家里条件差,后来男同学当了兵,日子过得很好,而这位班花命运不是很好,第一次结婚老公是个二杆子,脾气特别差,经常遭受家暴,第二次结婚情况也不好,老公嗜好赌博,不顾家人。我们都感叹道,自古红颜多薄命,大概如此,而那些长的很一般的人,日子却过得很幸福美满,经济条件也不错。
聊了一个多小时,小刘带我们去餐厅品尝新疆美食,他举着酒杯,首先欢迎我的到来,说了很美好的祝福词。这天恰好是正月初五,在老家年还没过完,而这里的人不太重视春节,小刘不愧是跟着领导办事的人,说话声调不高,又不盛气凌人,真诚而又不失热情,让我这个整天舞文弄墨的所谓文人有点自惭形愧。娟娟也祝福了大家,说的也很精彩。到我说的时候,我有点理屈词穷,也许是本来就不擅长说祝福语,也许是这样的场合参加的太少,好在她们都不介意,说我说的挺好,我知道她们是安慰我。
他们两个不住的用公筷给我加菜,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餐厅里顾客不是很多,吃着香喷喷的菜,我的心就像那团火一样温暖。虽然分别三十多年,但我心里一点都不觉着陌生,彼此都很怀念年少时光。
他俩说好多年没有吃过老家的粘面,灌肠,黄煎鏊,豆豉了。我知道,虽然新疆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有,但人不管走哪里,走多远,永远也不会忘记故乡的美食,那是一份思念,一份牵挂,那里有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这是每个人从来不会割舍和忘记的。
古人云,人生三大喜事,第一件就是他乡遇故知,在离家二千四百公里外的乌鲁木齐遇到了久别的人,真的令人欣喜若狂,在这个人情冷漠的社会,估计同学情在每个人心里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相聚的时光总是太短,领导都打了两次电话了,小刘不得不去忙了。我们互相握手告别,说好再联系,我以后会经常去乌鲁木齐的,再去就有人陪我逛街、聊天了,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我和娟娟坐地铁回去,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回家时已经华灯初上,整整一天心情美美哒!远在他乡,正月里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事情么?看着他们的日子过的都很好,我真的很欣慰!
回到家让我想起了那些年传唱的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黄土高坡》等歌曲,还有一起看露天电影的那份快乐!那时候,我们都十几岁,我差不多是班里最小的学生,都心地善良,单纯,懵懂无知。如今人到中年,身上不免有世俗气,像我这样的生意人也少不了铜臭味,岁月给了我们记忆,我希望这份独特的情谊会天长地久,永不消逝!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