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行记】
楝树下的思念
文/周葵
万泉河逶迤婉转,河水清悠悠的。万泉河公园傍依着万泉河,公园里的路,深情地随着河,婉转,延长。高大的椰子树,木棉树,火焰树,榕树,蒲葵,棕榈树,猫尾木,墨西哥丁香树,马尼拉竹,佛肚竹,青竹,箬竹,芦苇,水草,密密匝匝,绿莹莹,绿莹莹地包围着你。我在公园里走着,放眼河心岛上的白鹭,它们有的已经归巢,有的正在往家赶,白色的翅,用力地扇动着。蓦然,一股清香在薄暮中慢慢地润染开来,海风轻轻地吹,花香袅袅地散。我细细地品味着,它比夜来香淡雅,比桂花浓烈,这花香,那么熟悉,悠远,仿佛久别的亲人重逢,我对着老伴大声喊:“楝树花!这里有苦楝树!”于是我们开始寻觅,薄暮冥冥中,我寻觅到了一棵大树,它,华盖如伞,撑开一片淡紫色的天,一朵朵小小的细密的花,簇拥成一束,流苏一般,在新生的绿叶间巧笑,清香四溢。在它的近旁,还有一株高大的木棉树,也正值花期,大朵大朵的红花,在枝头尽情地绽放着。两树并立,相得益彰。缺月如玦,高挂蓝天,花香如酒,月光如水,灯光如河,天上人间,如诗如画。一张长凳,安置树下,我停下脚步,依坐凳上,任由花香安抚着我,让我的心灵沉醉,带我渐入过往。

儿时的故乡,那么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家乡是襄阳县农村,在乡下,楝树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堂前屋后,阡陌上,田埂里,都能见到。“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我的故乡靠河,是平原,没有山,但每每读到宋代诗人詹慥的这首《寄胡籍溪》,都因为楝花,感到亲切。楝树在我老家叫苦楝树,它果苦,生命力顽强,深受农民的喜爱。
麦收季节,远望大地,一片金黄,开镰割麦,是农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也是最辛苦最劳累的时候。爹娘去割麦,怕我们在家没人管,掉到河里淹死了,就把我们姊妹几个都带到地里。太阳高挂蓝天,晒得人冒汗,口渴难耐,爹娘挥汗如雨,弯着腰,割着,任凭汗水掉在地上,也舍不得站直身子歇歇。我们都热得不行,爹就捆好麦子,丛起来,放在地头苦楝树下,告诉我们,不要打架,不要揉坏了麦子。苦楝树的树荫下面,我们玩着,而我们的爹娘,却真像苦楝树一样,苦着,累着,还不忘庇护着自己的孩子。
我的爹娘都是纯粹的农民,爹的话不多,他从来不像有的人,喜欢摆龙门阵,讲些天文地五,奇闻异事,他总是踏踏实实,中规中矩地做事,种地。娘却是手有一双,口有一张,两人恰好形成互补。爹从来都没有说过“爱”字,他的所有的爱,都是通过行动体现出来。记得小时候,刚开始穿整裆裤,上厕所解不开裤带,尿了裤。回家后,爹亲自教我怎样把裤带系成活扣,怎样腿裤子,解手。还记得小时候,如果有玩伴来邀我出去玩,爹总要交代我:“在人家玩,看到人家饭熟了,你就回来,不要看人家吃饭。”我的爹,就是这样的从一点一滴教我们,培养我们的良好品质。记忆中,爹抱过我一次,那是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到西岗上去参观毛主席写过评语有拖拉机的襄北农场,我从来都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也没有出过那么远的门,来去两天,没有车,也没有船,一百多里路,全靠自己走。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那种累,一辈子都不会忘。我的脚都走出血泡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走回来的,还是爬回来的,反正是一到家,我就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爹娘弟妹都在家,看到我坐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爹把我抱起来,放到床上,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唯一的一次,也是难忘的一次,在我站不起来的时候,爹抱我,我体会到了爹对我的深爱。

爹不爱高谈阔论,他的话说一句就是一句,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说话钉钉,唾沫砸坑。有一次我偶尔到了爹娘的对话,是有关我的。那是老师到我家家访后,爹对娘说:“老师说女儿聪明,会读书,只要她肯读,我把牛卖了也要供应她。”那时我还不懂事,但听到爹的话,猛然有惊雷炸醒之感。我小学考上初中,初中考上高中,高中考上大学,爹都是我的坚强后盾。无论家里多苦,爹娘从没有断过我的钱粮。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交两元八角钱,我回去拿钱,家里没有,我又回到学校。第二天正在上课,我看见爹出现在教室的窗外,向里张望,我连忙报告老师出了教室,只见爹一手握着扁担,一手攥着钱,他打开手,刚好两元八角。爹说:“昨天你回去拿钱,没拿到,今天我挑担柴到街上卖了,刚好卖了两元八角,你拿好。”说完,爹走了,我的眼泪也掉下来了。父爱如山啊!山,不用自夸巍峨,自然会有人崇拜,父亲,用他的双肩,双手,用他的汗水,心血,一点一滴地濡养儿女,儿女就是他的全部,他的海洋!我拿着两元八角钱,得到了无穷的力量,仿佛攀岩者得到滋养,我要奋力攀登!
家的屋后,有一棵楝树,每到麦子将黄的时候,都要开出淡紫色流苏一般的花,我家便被楝树的花香包围着,蜜蜂嗡嗡的,增添了农家小院的热闹。我考上大学了,需要一口木箱,爹找来了锯子,锯倒了苦楝树,又自己解板子,给我做了一口木箱,又用红油漆刷了一遍,对我说:“楝树不长虫,放衣服好。”原来我爹还会做木匠活,他可真是个能干人。我说:“可院里没有树遮阴了。”爹说:“爹再栽一棵,还栽楝树,楝树好,不长虫,干净。咱们家从来都没有蚊虫叮咬,都是这苦楝树的功劳。你看街上那些卖吃食的,都喜欢在摊子边上放点楝树叶,就是为了驱虫。”听到爹这样说,我又笑了。

大学毕业了,乌鸦反哺,可以报答爹娘了,这对于我,对于我的爹娘,都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可我分配的地方是军垦农场,我的爹一听就急了,他甚至急得半夜睡不着觉,和娘说:“不行啊,我要去看看我的女儿,她从小到大都没有干过活,到农场咋行呢?”我爹有个特点,说要做的事,马上就做,从不等待。他说要去看我,就立马动身。可他没有出过远门,又不识字,他只知道我在天门马湾,如何到天门马湾,他全然不知也不顾就上路了。真是山高水长,赶不上他对女儿的挂念长啊。他拿着我的写的信,坐火车到了辛安渡,剩下的路就不知如何走了。他住在小旅店里,向所有的人打听去天门马湾路,最后得到一位好心人的指点,才上了船,颠簸着来到了我住的地方。爹到了我那里,眼睛都红肿了,喉咙也疼,他在路上着急得太狠了。爹看到我健健康康的,我们的连长排长都亲切地喊他“大伯”,他很高兴,说:“这下我放心了。我得赶快回去,告诉你妈,免得她挂念。”来去奔波的爹爹,只住了一个星期,就忙忙地回去了,我每每想起爹的来来去去,就要流泪。那路上的辛苦,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这就是爹娘,他们不是作家,不是诗人,可他们是女儿心中爱的丰碑啊!
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会影响到女儿的择偶标准。我在选择爱人时,就想到了我的父亲,我要找一个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爱我,说话算话,勤劳,朴实,于是我就选择了他。成家后,爹到我家里来,对我说了一句评价我爱人的话:“维成是个用心待人的人,不是个用嘴待人的人。用心待人的人,是用行动对你好,用嘴待人的人,只会说,不管用。”只有用心待人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用心待人,我的爹,就是个用心待人的人。

楝树的花香,沁入心脾,悠悠的海风,轻抚发际。南国初春,美景如画。在老家,麦黄时节盛开的苦楝树花,在海南的正月就怒放了,熟悉的花,熟悉的树,熟悉的香味,可我爹我娘在哪儿呢?要是我能寻觅到他们,和他们一起坐在这里,该多好啊!我们一起说着话,拉着家常,那该是多么幸福啊!我四下寻觅着,又一次看到高大的苦楝树,我觉得我爹我娘就像这苦楝树,总是苦了自己,幸福儿女。他们一辈子,经历过饥饿,战争,在战争年代,我爹被国民党抓过壮丁,在刘邓大军解放襄阳时,他去抬过担架。有一次爹和我聊天,他说打襄阳,死的人,就像地上的麦个子那么多,一个挨一个。天热,蛆虫都长了尾巴,踩上去吧唧吧唧地响。我的爹,还真的经历过战场!爹娘他们那一代吃的苦,真是太多太多了。正因如此,他们对甜的品味也就更用心更深刻。记得爹在病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哇!”那种留恋不舍,溢于言表。我们兄弟姊妹,也确实让爹娘感到脸上有光。我们都以他们榜样,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虽没有一官半职,但都是优秀的普通人。随着国家形势变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家家有房有车,食有鱼,出有车,可爹娘到哪儿去了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是千古之痛啊!
月转星移,依依不舍。苦楝树,依然花香四溢,飘得很远很远。
2022年2月25日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