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30章 春暖花将开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9年。这年春节这天早上,坎家旺一手提着礼品盒,一手牵着坎志成,坎志成牵着坎志明,到坎家小卖店拜年。妻子牟美芬怀里抱着三儿子坎志豪跟在后面。自从和父亲分家后,坎家旺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戒了赌,而且性情改了许多,心事也大都用在经营家庭上。除种了四五亩地,他仍旧干老本行,腌制皮蛋盐蛋,还顺带贩卖点兰花豆生意,承包十亩鱼池。妻子牟美芬一年前又生了第三个儿子坎志豪后,主要在家照顾孩子,时常也下地里干些农活,偶尔也到坎耘昌的店里帮婆婆梳头、洗洗被子。夫妻俩虽辛苦,日子却过得还算滋润。
父亲的小卖店大门前贴有一副坎家福用楷体书写的春联:上联是满面春风迎乡亲,下联是一腔热情暖人心,横联是皆大欢喜。距离大门前右侧,四条长板凳上搁了两块门板,门板上摆放了京果、饼干、麻糖、烟酒等各种礼品,以及鞭炮、祭祀用的纸钱等。坎家福在门前张罗着生意。
坎家旺一家五口走到离小卖店不远的地方时,坎志成看见二叔叔在屋外摊前拾掇商品,牵着弟弟坎志明小跑,“二叔叔。”
坎家福抬头一看,心里乐了。他赶紧往前走了几步,张开双臂迎上两个侄儿。
坎志成和坎志明高兴地跑上前,“二叔叔,过年好。”
坎家福弯身一手搂起一个,“志成、志明,新年好。今年要再长个喽。”他用嘴在两个脸上亲了几下。
坎志问,“二叔叔,妈妈说今天你媳妇要来,是不是经常来我们家、长得很好看的那个小姨呀?”
坎家福呵呵一笑,“你这小家伙,等下自己问好了。”他放下兄弟二人,从呢子衣内侧口袋里掏出三个红包,分别递给志成和志明各一个,随后两手掌合拢,向哥嫂作揖客套一番。
牟美芬嘻嘻一笑,“家福啊,今年大学毕业,嫂子是不是也该操办操办你的婚事呀?”
坎家福眯眯笑,“嫂子,还早。来,我来抱抱三儿。”他从嫂子手中接过志豪,“志豪,志豪,你是我们一家的骄傲,我们都为你自豪。来,拿红包。”他将红包递给他。
小坎志豪捏着红包,张大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憨憨地笑着,非常的可爱。坎家福在他脸上亲了几下。牟美芬高兴地从他手里接过孩子,随坎家旺走进店铺。
坎家顺端一大碗藕汤从店里出来,“二哥,辛苦了。来,快过早。”
坎家福微笑打量她半晌,接过碗筷,“家顺,你是越来越漂亮了。这衣服配你这身段,特漂亮。”
坎家顺脸上立刻显出一丝红晕,“二哥,你这么讨好我,是不是想让我给你做结婚礼服,给‘二嫂’做婚纱呀?”
“好啊,不过还得等两年。家顺,你今年也快20了。女大当嫁,你也该考虑考虑个人的终生大事了。”他吃了两口藕汤,“家顺,二哥知道你很懂事,许多事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在个人终生大事上,要主动、热情,见到喜欢自己而自己又中意的男孩,不要拒绝。”
坎家顺羞涩地低着头,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可一想到自己的病,一丝悲观情绪掠过脸颊。
坎家福看到她脸色微妙变化,知道她心里的隐忧。又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叮嘱,内心备感自责,觉得自己对妹妹关心的太少, “家顺,二哥知道你的心思,你放心,二哥一定帮你治好病。让你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有美好的爱情,美好的未来。”
坎家顺摆弄铺板上的物品,“二哥,你已经为这个家做得太多。母亲治病时欠下的债,你帮着还完了;家和每年的学费也是你出的。我的病都这么些年了,不好也不坏的,别太为我操心。”
两人正说着话,忽见一吉普车由远而近驶了过来。坎家福向前一看,心里乐了,“家顺,家和把你玉冰姐接来了,还有艳红姐。”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楚国良开着吉普车已经来了跟前,他又摁了几声喇叭,将车停在路边。
坎家和提着两礼品盒从副驾驶位上下车。坎家和上少林寺有三年多时间,如今也长成一个阳光、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他转身打开吉普车后门,“玉冰姐、艳红姐,你们请。”
庞玉冰头戴顶白色淡粉瓜皮真丝绒帽、身着一件黑色的长呢子大衣、脚穿双黑色女式皮鞋,微笑地从车上走了下来。坎家顺欣喜地跑过去,“玉冰姐,新年好。我们可想你了。”她一把扑到她怀里。
庞玉冰高兴紧紧搂住她,“家顺,新年好。来,让姐姐好好看看。”
坎家顺抬起头,笑盈盈地看着她。庞玉冰上下打量了一番,啧啧惊叹,“哎呀,真是女大十八变,家顺妹妹变成婷婷玉立、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
余艳红咯咯笑着走过来,“哎呀,是够漂亮的。这身材,脸蛋,这身衣服。对了,家顺妹妹,你偏心呀,给你玉冰姐姐做那么些漂亮的衣服,感情一件都没给我做呀?”
坎家顺笑盈盈地上前向着她,“艳红姐,你真看得上啊,我明天给你做最漂亮的婚纱怎样?”
余艳红听了哈哈大笑,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坎家顺微笑地看楚国良,“国良哥,今年我是不是要改口叫艳红姐嫂子了?”
楚国良嘻嘻一笑,“家顺,这个嘛,要问问你艳红姐,她说了算。”几人听了又哈哈大笑起来。
楚国良又随口一句,“不光这事,今后我所有的事,都由她说了算。”
庞玉冰咯咯一笑,“哟哟哟,国良,当了几年兵,都学会哄人了,看你把个艳红嘴上笑的,心里乐的,眼睛眯的,你这话我们今天都给记着啊。”
坎耘昌、牟美芬、坎家旺,还有坎志成兄弟俩一块从店里走了出来。还没等大家开口寒喧,坎志成跑到庞玉冰跟前,摇着她的腿问,“玉姨,妈妈说,今天二叔叔媳妇要来,我问二叔叔,他让我自己问,二叔叔的媳妇是你吗?”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目光一起聚焦庞玉冰。庞玉冰爱抚地摸了他的小脑瓜,然后微笑地牵过他的小手,“志成,就算是吧。不过,现在还不能这样说。因为呀,只有玉姨和你二叔叔结婚了,才可以这样说的。”
坎志成问,“那你什么时候和二叔叔结婚呀?”
众人又一笑,庞玉冰笑着反问,“志成,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呀?”
“你和二叔叔结婚了,以后我们就又有了新弟弟、妹妹了。”
众人又一阵哄然大笑。
庞玉冰看着志成一脸认真的样子,也笑得乐开了花似的。她脸上微微泛起一层红晕,“是这样呀。志成,这个啊,不会太远的。”她朝坎耘昌,“伯父,新年好。”
“玉冰,好好好,你们快请屋里坐。”大家欢喜地一起走进店铺。
庞玉冰、余艳红等走进里屋见李银芝一人坐在园桌前。两人和她见过礼。庞玉冰笑嘻嘻地坐在李银芝旁边,“婆婆,您老把手腕伸出来,我给你老把把脉。”
李银芝伸出左手腕,庞玉冰右手食指和中指头搭在她手腕的脉搏上,再让老人张开嘴,伸了伸舌头,仔细观察,“老婆婆今年快满90岁了。从脉象、舌胎上看,老婆婆五脏六腑都没大碍,一定能活到一百岁。”
坎家和兴奋地问,“玉冰姐,你说的真的?”
坎家福一笑,“家和,你玉冰姐学的就是中医。对了,你送给玉冰姐的那本医学书,她都能倒背如流了,你玉冰姐可厉害哩。”
坎家顺笑嘻嘻拍手,“婆婆,家和今年满17岁,再过七八年,您就能看见家和娶媳妇了。”大家听罢哈哈笑了起来。
庞玉冰看了看坎耘昌,坎家福见状,让父亲在桌前坐下。庞玉冰又仔细地给他把脉,又察看了舌胎,“伯父,您身体无大碍,只是腿有风湿,让家福到街上药铺买些“风毛菊”回来泡茶喝;另外,您还有劳伤的症状,以后您不要过于劳累,注意休息。”
坎耘昌频频点头,“玉冰,你中医学得好啊。”
大家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她。随后,大家高兴地入席就座,席间谈笑风声,好不惬意。
春暖花将开之时,庞玉冰便联系上了华中医大李安欣教授。这天上午,坎家福和庞玉冰带坎家顺来到华中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看李教授。
李教授拿起坎家顺肺部的几张拍片仔细看了看,再望闻问切一番,随后拿起圆珠笔开完药方,在一旁写上两行字,“这姑娘属空洞型肺结核,回去后按方取药、煎药。两个月后,再作一次检查。另外,病人需要保持心情开朗,适度锻炼,营养也要跟上,早睡早起。”他将写好的处方递给庞玉冰。
庞玉冰接过处方,仔细看了看方子和那两行字,和坎家福、坎家顺一起向他道谢,随后走出医院。
庞玉冰边走边看兄妹俩,“家顺,这些中药材县城的中药铺都能买到,只是这每天一只母鸡呀,得想想办法才行。”
坎家福接过方子,“没关系,我们家不是还喂养着二三十只母鸡吗,再到村里各家各户买上二三十只,用不了多少钱。到那时呀,保管家顺,还有婆婆、伯伯都长得红光满面的。”
坎家顺皱起眉,“二哥,真让我吃两个月的鸡呀,那我是不是会长成大胖子呀?”
庞玉冰微微一笑,“家顺,不会的。你的病治好了,整个人儿一定非常非常漂亮。”
坎家顺欣喜地从二哥手里接过处方,“好吧,既治病,又给伯伯、婆婆补补,值。”
坎家福和庞玉冰一起送坎家顺到江城汽车客运站,坎家福给妹妹购买了车票,送她上了回川江县城的车,随后又送庞玉冰回学校。
开学不久,坎家福和周文光、李子文几人一同到华师一附中担任见习教师。这天下午见习结束后,坎家福返回学校走到操场边林荫道,见杨爱君迎上前来,“家福同学,我正到处找你。”
坎家福跟随她慢慢前行。杨爱君边走边望着他,“家福同学,听说了北京部分高校闹学潮的事吧?”
“听说了。”他神情自若,似乎一点儿都不感觉奇怪与惊讶。
杨爱君眼睛盯着他问,“这股学潮大有向全国高校蔓延的趋势,你怎么看?”
坎家福向前走,看着前面,嘴里朗诵诗:
所有的事物
我都要看上两遍,
一遍让我欢欣,
一遍令我忧伤。
树木在绿冠中
发出朗朗的笑声,
一颗硕大的泪,
却悄然落进树根。
太阳十分年轻,
在光束的顶端,
可那光束却困于
无边的黑夜。
世界完美的闭合
在两页封面之间,
那里,
我聚拢起所有的事物,
并将它们爱上两遍。
杨爱君一笑,“家福,你真有大将风度。这是谁作的诗呀?”
“这是罗马尼亚诗人马林·索雷斯库作的《两遍》一诗。”
“《两遍》诗?”
“是啊。任何事物都应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更应全面看到它消极的一面,经过是与非、利与弊、得与失、荣与辱的分析、比较、综合与权衡,就会对这件事有一个清晰准确全面的判断。”
杨爱君微微点头,“‘所有的事物我都要看上两遍,一遍让我欢欣,一遍令我忧伤。’家福,看来,你对北京高校学潮已经有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