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听箫
张秀荣
一个月光如洗的夜晚,独自散步在北京龙潭湖公园,远处有箫声随风飘来,悠悠然,戚戚然,引我走人幽幽竹林,和湖水对语,与月光交心。风过水微皱,水过风声低。这多像我走过的经年,一程漂泊,一程随意,不说沧桑与茫然。
难道吹箫的那个人,也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要不怎能吹出如此漂泊无寄、清冷寒凉的意蕴?
这样的月光下,这样的透明里,把心灵洗得如新生儿般干净。然后,独自一个人,静坐在吹箫人的背后,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这又何妨?吹箫与听箫,本是一对姐妹。
我侧耳聆听,轻飘飘走进耳鼓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天长地久的誓言,是“娉婷仙韵无尘染,蕙质冰肌献玉兰”的高贵典雅;是“一亭淡雅莲独秀,十里幽香花自清”的圣洁空灵。
不知道何时我的眼眸潮湿了,有咸涩的泪液从心底泛出。你听,《雪莲花开》起伏缠绵,音旷云动,耐人寻味;更有《断侨残月》柔肠百转,几缕愁绪,几多真情。她们演绎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一份份心脉的相守。
那箫声,如一层层薄纱,披在身上,似一颗颗滴露,润在心田。这样的月光,这样的古曲,带给人的有享受,也有孤独,这孤独似三月的雨,滋润干裂的大地;这孤独是五月的紫藤,带给人春的信息,也带给自己一季的寂寞。
坐拥自己的孤独,沉醉在吹箫人的古曲里,突然想说声谢谢,却没能说出口。想告诉他,谢谢陪我度过无数个孤独的夜晚;陪我一起享受这月光的凉,直到有一天收了多余的叹息,猛然想起远方有更广阔的天空等我倾听,给自己勇气,给自己毅力,多高的山都能越过去,多难的路,也能走下去。像一株草,而不是一只鹰。
舒缓的箫声把我带回家乡,带回那座四季都有花开的意蕴无穷的月季园。那里有小桥流水,有牧童吹箫;有清荷飘香;有我的至亲爱人。哦,箫声也可以像一叶叶刀片,飞过来,刺痛心扉。正如《风雨一楼箫》带着力透纸背的锋芒,直刺心底。

在这迷人的夜色里,清冷的月光下,飘飘荡荡的箫声把我带向了一次心灵的旅行,神游于物我之间,有激昂、有缠绵、也有喜悦和希望。
但愿一生都能在月光下听这悦耳的箫声,在箫声中沉醉,在箫声中回味,让箫声荡涤尘垢,澄澈心灵。


作者简介:
张秀荣,笔名:清茗,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农工民主党员。先后从事医务、金融工作。作品散见于《扬子晚报》《前进论坛》《团结报》《农工苏讯》《北京晨报》《淮海晚报》等。多篇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散文《三代读书梦》获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散文集《七里河水潺潺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