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28章 家教
坎家旺神情木然,摄手摄脚地走到母亲遗像前。他双膝跪下,失声痛哭, “姆妈,都是儿子不好,是我害了您,害了这个家。”他边说边不停地嗑头。
坎耘昌起身拿过牛鞭子,狠狠地抽打坎家旺,“我怎样养了你这个不孝子!我让你赌!我叫你赌!你赌,你这个败家子!我打死你这个不孝子!”牛鞭啪啪啪地抽打在家旺的背上、头上、胳膊上。
坎家和听父亲这么一说,立刻跳起身来,愤愤地一把上前抓起大哥的衣领,气鼓鼓地质问,“大哥,是你害姆妈得重病的?是不是?”他抡起拳头就要动手。
坎家福见状赶紧抱住他的拳头,然后抱住他身子向一旁走去。
“二哥,你放开我。我今天一定要给他点教训。”他利索地下蹲身子,再一手把坎家福一腿搬倒,坎家福倒地。坎家和一个鲤鱼打挺,起身跳向大哥。
牟美芬见状,赶忙抱着孩子一把扑到在坎家旺身上,“家和,你大哥知错了,他心里不知道有多痛悔,你就别打了。”
坎家和毫不理会,上前抡起拳头正要下手,坎耘昌大声呵斥,“住手!住手!住手!”
坎家和抡起的拳头僵在半空,像是被点穴位一样。
坎耘昌眼瞪小儿子,手中的鞭子指向他,“你伯还没死,还轮不到你撒野。把拳头给我放下,一边去。”
坎家和被父亲严厉呵斥,无奈地放下举起的拳头,走到母亲遗像前,一拳打在木柱上,大声哀嚎,“姆妈。”
李银芝用衣袖揩了揩脸,然后起身走到坎家旺身旁,她弯身扶起牟美芬。
牟美芬哭泣喊,“婆婆”,然后一只手抱住她的肩。李银芝摸了摸她的头发,“好了,好了,不哭啊,美芬。”她眼朝大孙子,“你也起来吧,家旺。”
坎家旺未听见一般一动不动。
李银芝见他不动,知道是坎耘昌未发话。 牟美芬扶婆婆在木靠背椅子坐下。李银芝摸着胸口,“耘昌,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们的事就到这了。日后的日子怎么过,还得拿个法子。”
坎耘昌放下手中的鞭子,回到桌子边在板凳上坐下,他半晌不语,随后向坎家福和坎家和招手,“家福、家和。你们过来。”
坎家福和坎家和一起走到父亲面前,恭敬地站着听父亲说话。
“家福、家和,为了你们姆妈的丧事,你们俩耽误好几天的学业。明天你们俩回学校去。钱的事不用你们担心,伯伯会想办法的。家里的事,也不用你们担心,有你伯伯在。”
“伯伯。”兄弟俩激动地看着父亲。
“你们两个的事就这样定了。”坎耘昌无可置辩地说完,他眼朝母亲,“姆妈,我和刘支书说好了,过两天我把村里废弃的轧米厂修整一下,再带您和家顺过去住下。”
坎家旺惊愕地看着父亲,“伯伯,您这是做什么?您也不要我们了?”
坎耘昌见牟美芬惊异地盯着自己,他缓和了脸色,“美芬,你是个好媳妇。你婆婆说得对,家旺娶了你是他的福份。”他停顿片刻,看着大儿子,平和地说,“家旺,你伯也想明白了,你姆妈的死,你是有错,但大错不在你。是伯伯没有好好地关心照顾体贴你们的姆妈。”
他抹了抹双眼,低下头,“现在你姆妈走了,这个家也就要散了。这个老屋就留给你们一家住。家里的粮食,你自己要多少拿多少;你阉制皮蛋盐蛋拿的鸭蛋,如果没钱也不用给了;你姆妈治病和办丧事欠的债,也由你伯伯想办法。”他轻轻地叹口气,“从今往后,你要和美芬一起,好好带俩孩子,好好经营你们这个家。赌博是发不了家的。如果伯伯今天的这几鞭子还打不醒你,今后你还要再赌,你伯我,永远不再认你这个儿子。你们好自为之吧。”
“伯伯。”夫妻二人惭愧地喊他。
坎耘昌起身拿过条扁担,挑起一担谷子出门,向不老湖的鸭棚走去。
安葬母亲的第二天早上,坎家福和坎家和兄弟俩来到不老湖父亲鸭棚所在地。父亲左手提着个小提篓,右手在地上捡拾起一个一个鸭蛋。旁边的两箩筐,已装上一半的鸭蛋。
坎家福提着饭盒上前,“伯伯,我嫂子给您下了面条,您先吃早饭,让我和家和来捡鸭蛋吧。”他把手中提着的饭盒放在一旁的凳子上。
坎耘昌放下手中的小提篓,然后直起身子,两只手拍拍,再到湖水边洗了洗手,转身走到凳子旁打开饭盒,将筷子在身上揩了揩,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兄弟二人从地上捡起一个一个鸭蛋,不一会,鸭棚内面的、周边的鸭蛋,全被集中放到两个箩筐里。坎家福又走进棚里,他单手提起一小桶谷子从里走出来,“鸭喏喏,鸭喏喏”叫唤着。
鸭子听到主人唤的声音,一起奔向他,“嘠嘠嘠”地叫唤个不停。坎家福抓起一大把谷子,向棚里撒去。鸭群顿时骚动,一个个抖擞精神,用它们那扁平的嘴迅捷地撮起地上的食物,背上的鸭毛欢快地摆舞,“嘠嘠嘠”的声音此起彼伏。
坎耘昌吃完早餐,走到棚门前,打开门,鸭子一下子鱼贯而出,纷纷涌向湖面,游着、戏着、舞着、唱着,然后在几只好头鸭的带领下,鸭子开始形成团队,向前游去。
坎耘昌拿起草帽,走到两个儿子跟前,“家福、家和,伯伯准备把这些鸭子卖了,用卖鸭子的钱,买些砖和水泥、黄沙,在村里废弃不用的轧米厂西头屋内干两间房,接你婆婆和妹妹住,然后在紧邻西墙靠村公路的空地上,盖两间房子,开个小卖部,让你妹妹边做衣服边照顾着生意,补贴一些家用,这样你伯也好安心地做些事情。”
坎家福兄弟俩激动地看着父亲,“伯伯。”
“伯伯知道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伯伯说这些就是要让你们不要操心家里的事,安心在学校学习。家福,你把那些鸭蛋挑回去,等会有人来收购,让你妹妹和人数数数。你们兄弟俩随后去学校。”说完,他走向湖边的小船。
坎家福看着父亲的背影,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背影》中他父亲的情形。可自己的父亲年近五旬,虽看起来精干硬朗,步履稳健,却体形清瘦,后背略显佝偻。他知道,父亲心里装着对这个家庭太多的责任,过去有母亲和他一起承担,如今,却由他一个人来背负。
坎耘昌大踏步地走上小船,然后回过身来,深情地看了看兄弟俩,用帽子向两个儿子摆了摆,“家福、家和,你们放心走吧。”随后他便荡起双桨,向着鸭群的方向驶去。
兄弟俩看着朝阳照射的湖面荡漾着一层层的涟漪,粼粼的湖面上,父亲摇动着双桨,小船慢悠悠地划出一条清波,仿佛像射向水面的一只巨箭;几只白鹭从空中飞抵水面上,扑打几下水面,再冲向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兄弟俩目送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像是被父亲感动,又像是相互勉励。
告别了父亲,坎家福送弟弟到江城武昌火车站转乘火车去郑州,然后自个儿乘坐公交车回学校。他在华师大附近的站口走下公共汽车,向学校走方向走,一辆小车在他前面停下。驾驶室走出来一个人,他呵呵笑着向坎家福伸出手,“坎家福,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坎家福定神一看,欣喜伸出右手,“任叔叔,您好。”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任叔叔叫任跃进,早年他与夫人匡美珍、还有李安欣一起由武汉下放到川江县花芝林农场当知青。知青返城后,任跃进自主创业,惨淡经营,终于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新中华电器商城”,当上大老板。
任跃进请他上车,随后他请坎家福到他的“新中华电器商城”二楼总经理室。
任跃进微笑看着他,“家福啊,上次见到你,叔叔就喜欢上你。你呀,不仅长得高大帅气,而且有知识有涵养,最难得的是你很讲孝心。这点啊,叔叔特别欣赏。对了,你母亲病情怎样,李教授开的药有效吗?”
坎家福听他这么一问,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双眼也失去了光亮,“任叔叔,李教授开的药管用……我姆妈已经过世了。”
“哟,孩子,叔叔不该跟你提起这伤心事,节哀顺变。”任跃进自责地说道。
“没事,任叔叔。我姆妈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会时常怀念她,念叨她,梦见她……”
任跃进点了点头,“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受磨难的考验,都将加快你成长成熟的步伐。来,喝茶。”
他将茶杯递给他。坎家福接过茶杯道谢,然后抿了一口。任跃进点燃一支烟吸了两口,“家福啊,今天再见你也是缘纷。我心里有个想法很久了,就是想给孩子找个家庭教师,不知你意下如何?”
“爸爸,我回来了。”任跃进的儿子任新华蹦蹦跳跳进来,“哟,家福哥哥,欢迎欢迎,我爸常念叨你。”他放下书包,向他走过来。
坎家福赶紧起身,任新华扶着他的双肩,“家福哥哥,你请坐。”
坎家福微笑地看了任新华一眼,又看了看任跃进充满期待的神情,“任叔叔,我也很喜欢新华弟弟。”
任跃进笑得合不拢嘴,“那感情好。既是这样,那我就正式请你做孩子的家庭教师,家福啊,你觉得怎样?”
坎家福见他一脸诚恳,又见任新华拉住他胳膊,于是,他牵过任新华的手,“既是这样,新华弟弟,我就做你这个家庭老师,我们一起相互学习。”
任新华一把抱住他,“家福哥哥,太好了。”
任跃进欣喜地站起身来,“好啊,好啊,家福,你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好,如果你方便,这补习呀,我看越早越好。每晚两个小时,叔叔每小时给你开20元的工资,你看怎样?”
“任叔叔,不就帮忙补习吗,还谈什么钱不钱的?”
任跃进郑重其事,“唉,家福啊,这补习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两年三年,直到你大学毕业;不是补一门功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功课都给补习;还有,你不是光给新华补习,还有给他妹妹中华补。你看,花你这多时间和精力,不给工资哪行啊?”
坎家福听任跃进这么一说,萦绕在心里的忧思忽地开始消散。上大学前贩犁的钱早已不剩分文,母亲治病和给母亲办丧事欠下一笔巨债,想到父亲为还债而艰辛地劳动,想到弟弟上少林的花费,想到妹妹的病,他正感觉自己有力无处使,如果真能做成这事,至少自己可以不再向父亲开口要钱,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任跃进也有自己考虑:他很早就想给自己俩孩子请家教,最好是全科家教老师;今天再见家福,他相信他具备教自己孩子的本事。他也知道这个孩子的母亲刚患重病,现在又刚去世,家里一定欠了不少的外债,他很想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但他心里知道,如果直接给钱这个孩子,按照他对这个孩子性情的了解,他断然不会接受。如果把事情说得太简单,那还是不能让这个孩子的心里释怀,因此,他既要做这个人情,又不能让这个孩子内心感觉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
任新华兴奋地拍手,“家福哥哥,我妹妹也一定喜欢你,你不会不愿意吧?”
坎家福站起身,双掌相合,“任叔叔,您这样信赖我,又给这么好的待遇,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他又向新华,“新华弟弟,哥哥这回要占大便宜了,这么好的事,哥哥高兴还来不及哩。”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