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流年的岁月
文/山佳
昨日下午,我自己骑自行车去黄河大堤游玩,在城里没有感觉到有风,而到了城外发觉大约有三、四级的西南风,迎风骑车还是很费劲的。我打开手机放着音乐,不紧不慢地骑着自行车。
忽然两位大约30多岁的年青人从我后边窜出,他们身穿运动服,说笑着向前骑去,速度是相当地快。我心想:我才六十多岁,还不算老,还能赶上你们的。于是我在后面加快了骑车的速度。我和他们的距离一直在50米左右。骑了大约5公里,我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得不败下阵来。
我停下自行车喝了口水,从自行车上解下马扎,坐下休息。看着眼前的河沟,我惊呆了,这不是我人生第一次出门挖河的地方吗?

看着眼前还是原来模样干涸的河沟,47年前在此挖河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75年我高中刚毕业,17岁的我经过和生产队长纠缠,终于让我参加去黄屯公社芦庄挖河,我和生产队社员15人参加。
刚到芦庄干了两天活,由于我太兴奋,干活不惜力气,结果我被累倒了。我吃不下饭,浑身没有了力气。副队长让我回家修养,我坚决不回,他只好让我在房东家休息。
那天,我睡得迷迷糊糊,忽然听到有人喊我:“孩子,起来吃点东西。”
我强打精神睁开眼睛,却原来是房东大娘端着一碗荷包面站在我的身边。
“大娘,我不饿!”我对大娘说。
“傻孩子,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能不饿吗?快起来吃了,身体恢复得快,好了还得干活不是?”大娘的话如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里。
我泪满盈眶:“谢谢大娘!”
在大娘的照料下,只三天时间我的身体就恢复如初。我又参加了劳动。
河沟在香山山根边,干活的时候就能看到拉石灰的拖拉机,偶尔还能看到汽车,这使我大饱了眼福。因为原来在家很少看到拖拉机,根本看不到汽车。看到次数最多又比较好奇的是邮递员骑的摩托车,那时每逢邮递员到村上,年轻人和小孩总爱围观。
劳动了一天,需要好好休息,给明天储备力量。可在房东家睡觉太热,并且蚊子太多,我们一些年青的同伴就会到芦庄空着的打麦场休息。我们想着一天经历的趣事说笑着,看着天上的银河想象着。偶尔看到从香山公路上射来汽车贼亮的灯光,我会起来向汽车的方向望去,心中在想:汽车那么好,我何时能够坐一回啊!以后我一定努力,要坐上汽车走向遥远的地方。
那时,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压垮我的意志,我仍在坎坷的道路上放飞我的梦想!
我忽然感到身上一股凉意,发觉身上已经没有了汗液,赶紧穿好棉衣,骑上自行车向黄河大堤而去。在黄河大堤上顺流而下,到了艾山后,我又折返到来时的路上。
在回城的路上,我又回想起芦庄挖河之事,想到了那位身材瘦弱的大娘,又仿佛听到了她和蔼可亲的话语。在她的身上我发现了淳朴善良人的本性,一个东方女性母亲的美!
“原来多好的地方啊!不知为什么拆除的。”一个男性声音传来。我猛抬头看到一位老人用手指向路的东边。
啊!这不是当年红极一时的“XX农家庄园”吗?如今的庄园已经是一片农田,唯一的参照物就是原来用砖砌成的门牌,现在还残留有百分之五十。想起它当年的盛景,看到如今的残像令人唏嘘不已!
当年的“XX农家庄园”曾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地方,有多少人以光顾此地为荣。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在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妻子女儿以及岳父岳母,还有妻妹来到“XX农家庄园”。那时我四十岁刚出头,岳父已七十岁有余。到此的目的,一是放松自己,二是为老人尽孝,三是让孩子游玩。我们在庄园采摘水果,摄影留念,女儿还下水塘游泳,最后在庄园就餐。那时的我年富力强,老人身体健康,孩子天真活泼。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
今天的行程令我感慨万千:在不足十公里的路程间,我却走过了给我印象很深的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的经历已经见证了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成长为诚实稳重的中年人了。再往前走,到了县城,岁月就见证了历尽沧桑老年人如今的模样了。
如今,我的岳父岳母,已经驾鹤西去,女儿也已成家立业,我已经是一位退休四年的花甲老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想到这些我有些沮丧,骑车的速度慢了下来。

“嘀铃铃”手机铃声响起,我赶紧下车打开手机。
“你赶紧来东方酒馆,我们几位老同学等着你呐!”同学老王催促。
“好,我马上到。”我爽快地回答。
看着路边杨树枝头的叶片骨朵和遍地已经反清的麦苗,我为之一振。
我喜欢和老同学聚会。见到老同学,我就会顿时精神抖擞,浑身充满力量,好似焕发了第二个青春一样。
2022.02.21
【作者简介】
崔同禹,笔名山佳,男,山东省东阿县人,退休警官,文学爱好者。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