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457)
一一也说师傅引进门
文:杨忠敏
民间俗语蕴涵的人生哲理和文化意义,不但生动而且深刻。就说这“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语,粗读不过一句大白话,细想何止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业、涉术还是为艺、在此还是及彼,同入门共投一师,而出路远去,千差万別,差参云泥。
孔夫子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贤人,而真正学有所成,业在社稷,青史留名的不过十人而已。就是丨这样的比例,也算是成才率极高的了。尽管如此,细读《论语》,孔门之内有"小人",也有"狂人",更有"朽木不可雕"之人。这其中有不少人,可能学业有成,也知人间之性天下之理,却因德欠智缺而临门一脚总是踢偏。甚至有人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恥辱柱上。

在中国当代史上,黄埔军校前六期共培养了8107名军事人材。当时开设的政治科目中,不但三民主义、国民革命,也有社会主义运动、民运之类课目。显然,不同的人,在同一教育环境里,塑造出截然相反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走出校门,各奔东西,国共两党为不同阶级而兵戌相见。百年以往,一党式微,在历史的暴风骤雨中几近熄灭。而一党改天换地,站立潮头,愈燃愈亮,成为时代火炬。

入道而邪,近佛而恶的人在历史上有一大层。人世间美好的学说学问和学识,有人读出真善美,有人却读出假丑恶。有见于此,民间就有了"歪嘴和尚念歪经"之说,师傅引进门,既出高徒,也出歹徒。
一朝文武,有的忠贞为国愁,忧国忧民,一腔热血。也有的祸国殃民,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个人的修性修养修为这类人本不纯不佳不彰,何门修行都是孽缘孽障孽果。
这句俗语昭示世人:看人不但要看门第、看师出,更要看人品、看清修为。这其中的哲理不言而喻,门伐之内看人性,桂冠之下看人品,朝堂之中看人格。
作者简介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