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风
•贺 北 京
成功举办冬奥(外一首)
龙 抬 头
雪燃圣火双奥宏,
政要雲集健儿湧。
科技闭环神运作,
无与伦比情深重。
安全精彩赛事热,
争金夺银冰雪勇。
突破奋发向未来,
巴赫高赞奥杯奉。
(平水韵上声二肿)
折柳寄情
融融墩墩友谊种,
折柳送别宾朋行。
此刻并非亲人辞,
不似亲情胜亲情。
(平水韵下平声八庚)
(2022年2月22日)

龙抬头简介:原名孙志忠,男,河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军官,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喜爱古典诗词。二0一八年以来,先后参加某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和成城古典文学诗词班学习,在《常青诗刊》等发表《港珠澳大桥开通感怀》《有感强国二三事》《赠研究院》等作品。


面点结合展现阳刚阴柔融合之美
南成赏析
这两首赞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取得卓越成绩的七言古风,从第一首全景式的概述到第二首闭幕式分别场面的描写,充满激情和自豪感,以点面结合的结构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赞颂了奥运精神及各国运动员、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友谊。
第一首从参加北京奥运政要来宾之多,写到抗疫“科技闭环神操作”(一个“神”字体现防控的奇迹),再到“争金夺银冰雪勇”,极尽比赛激烈精采,都写得雄伟壮丽,犹如奥运会六角形雪花中燃烧了16日的火炬,展示了冰雪火热的激情及创造力。所以尾联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赞奥杯奉”,将奥林匹克杯授予中国人民,于是壮丽的诗情推向高潮。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时四次使用中文,对中国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且祝贺中国成为冰雪运动之国。诗人用壮丽的描写将冬奥辉煌形象化,蕴含着丰盈的诗意:双奥之城,非凡冬奥。2022北京冬奥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会减,中国人民开放包容迎宾的热情不会消失,中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的脚步也不会停。我们会永远记住北京,记住张家口,共同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首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折柳寄情的经典场面,生动叙述了闭幕式上各国运动员的难舍难分。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缅怀”时刻出现《折柳寄情》环节。“折柳寄情”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极具特色的仪式。在中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有惜别和盼归之意。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表述,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也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之句。这种中国式的浪漫场景,再加上首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与冬残奥吉祥物雪容融的“友谊种”,使各国运动员、来宾,以至体育胜会的友谊、情谊具有东方古典的优雅亲切,阐释了体育的意义。最后两句“此刻并非亲人辞,不似亲情胜亲情”,一连用了三个“亲”字,前一个“亲”烘托强化了第二、三个“亲”,这种反复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气,突出了各国运动员友情的真挚、珍贵,深化了折柳寄情的内涵,显示出婉约高雅的美。
顾随大师说:“西洋之文学艺术有两种美,一为秀雅,一为雄伟。实则所谓秀雅即阴柔,所谓雄伟即阳刚。”龙抬头这两首贺北京冬奥的古风,前者为面的叙述,为雄伟;后者为点的描绘,为秀雅,这样就做到了面点结合、雄伟与秀雅结合,显示了阳刚融于阴柔之内在美,读之使人赏心悦目,诗兴勃发。

赵南成简介:记者、诗人、作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组织。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优秀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