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刘亚学,长春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写作出版6部文学书籍,有文学作品自选集《金秋情》;游记散文集《梦境徜徉》;自传体散文集《天命者的白驹》;诗歌集《满仓金诗》;长篇小说《天下狼烟》《风雨彩虹》。在北方都市文化今日头条连载长篇小说《白老婆传奇》。创作、拍摄微电影《嘎嘎敏养兔沉浮录》,在优酷视频网上播出。此外,在省内外文学微刊发表作品百余篇首。

满洲里纪行
文/刘亚学
早晨从黑山头出发,向满洲里方向疾行。
一路上沿着界河我方一侧的边防公路行驶,只是在黑山头口岸和几个站脚的地方稍事停留,打发零碎和进行拍照以后,又继续前行。坐在车上向外观看,远处的青山绵延起伏,近处的草原绿草茵茵,只只绵羊像点缀在天宇上的星辰,荷斯坦奶牛黑白分明的分布在青草丛中,枣红色的骏马有的在栏中散步,有的被游人骑乘着在草原上悠闲的溜达。

很长一段时间,车子在界河边上的公路上行进,偶然的机会竟然看见了三只乌鸦在草库伦的水泥桩上栖息,我甚感惊奇。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段河流的颜色是蔚蓝的,和蓝天的颜色毫无二致。越是接近满洲里,草原的地形越是坦坦荡荡,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漫山遍野的盛开,很多远方的游人在沿路的景点停留,照相、骑马、购物,乐此不疲。

抵达巴彦浩特,在一家餐馆吃午餐,不讲究什么俄蒙特色,以吃饱不饿为原则,每桌十个菜肴,主食馒头、米饭,大家吃得舒心,脸上的笑容非常灿烂。
撂下碗筷,上车而行,不觉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呼伦湖。湖水碧波荡漾,浩瀚无垠。呼伦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周长447公里,平均水深7米,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北方第一大淡水湖。

匆忙离开呼伦湖,直奔满洲里口岸。登上瞭望厅,透过玻璃窗子极目远望,俄罗斯的边境地区尽收眼底。国际列车不时地穿越中俄两国的国境线,发出隆隆的响声。在国门的适当位置,留下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和国徽的照片。站在国门前,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为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而甚感幸福。看完了41号界桩,来到和平之门。和平之门主体雕塑于2002年7月8日建成,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与汉字“门”相像,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它与世界相连,代表着中国人民开放的决心。最上面是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人民进行友好交流与交往。在返回的路上,进入俄罗斯商店浏览、购物。走出出口集合,上车到市区安排住宿。

吃罢晚饭,到街上观看满洲里夜景。主街道两侧的高大建筑物流光溢彩,给人以光怪陆离的体味。尤其是步行街的景色,有一种异国情调。街道两旁各种商店鳞次栉比,店内货物琳琅满目,套娃、珠宝、列巴、香肠、巧克力、服饰等应有尽有。有人说,满洲里的夜景堪称天下第一,有人说,满洲里的步行街可与上海南京路相媲美。有可能言过其实了,然而,在祖国北部边陲的小市,有这样美好的夜景,有这样繁华的步行街,令人拍案称奇,连连叫好。在步行街里,同伴们照相的兴致非常浓烈,单人照、双人照、群体照,不知按下多少次机关,诞生出多少风情万种的美照。一位俄罗斯女娘落落大方,当我们请求她合影留念的时候,她欣然应允,并且非常友好地说着汉语“俄罗斯人认亲”,我们也连声说“哈拉少,哈拉少”,真正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

夜深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步行街,走回了金海宾馆安歇,迎接明天旅游生活的到来。
(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