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修(短篇小说)
作者:周晓宇
一
小芳拉着金辉的手,沿着通向医院的马路走着。心里回忆着进城第一天的见闻,最难忘的还是在公园喷泉池旁,金辉对她说的话:“人不能像喷泉那样昼夜不停的工作,但应该有那种永恒的革命精神。哪怕是极其平常的工作,也要乐于承担,持之以恒,像喷泉那样不计报酬,毫无怨言,终年唱着低脆而欢快的歌。” 而金辉此时想的是如何完成贫下中农的委托。两年多来,当大队卫生员的实践经验使她深深感到:光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忱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较高的医疗技术。贫下中农的实际需要,使她下了这样的决心——她一定完成学习任务,回去后成为一名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二
俩位农村姑娘各怀着自己的心事向前走着,临近院门口时,她们发现一个农村模样的小女孩,站在马路边上,像个小傻瓜似的。女孩不过十岁,生的很秀气,红扑扑的小胖胶,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小芳很好奇的走过去,拉起小女孩的手问:“小妹妹,你跟谁到这儿来的?”小女孩一点不生色,一双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她,却没有答话。
金辉感到很诧异,心想:“她为什么不说话?”她走过去,弯下腰,双手捧起女孩的脸,和蔼地问:“小妹妹,谁领你到这儿来的?你的大人呢?”女孩轻轻推开她的手,用手指了指张开的嘴,又指向路边的一个厕所。
小芳惊讶的“啊!”了一声,说:“她是哑巴!”金辉没有吭声,她猜出这女孩是跟大人来看病的。她仔细观察着女孩的脸,心想:“多么好的一个小丫头,哑得可怜,按年龄是该上学的时候了,要是能够说话。”
金辉的沉思被跟前突然出现的中年妇女打断。小女孩拉着妇女的手,指着金辉和小芳,眯着眼睛笑。那妇女领会,向金辉和小芳招呼道:“您俩大妹子也是来看病吗?”
“我们是来医院学习的,昨晚刚到,今天还没开始。”小芳抢先回答说:“大嫂子,您是来给女儿看病的
吗?”
“唉,别提啦。”妇女很是伤心的说:“我红英三岁时,什么话都会说。后来得过一场病,从头疼引起的,病了个多月。在公社医院不知看过多上次。后来病是治好了,可从那时起,再也不会讲话啦。真可怜,我就这一个女儿,当爹娘的哪能让孩子当哑巴!又是个女孩家,可有啥办法呢?她爹说: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治好病。这几年南里北里没断看,钱也花的不少,可就是不见效。真愁死人呀!”那妇女叙说着,不觉掉下泪来。她撩了一把,又继续说:“很不容易攒了一点钱,想来城里大医院再看看。哪想到医生们连个药丸也没给,还说什么是‘禁区’,就把我们给推出来了。唉!我的孩子眼看八岁了,看见别的孩子蹦蹦跳跳去学堂她就回家哭着给我闹,我有什么办法呢?这么大的医院都不能治,看来这就是命了。”
妇女的叙说,深深引起了她俩的同情心。小芳想安慰妇女几句,话未出口,自己倒先流下泪来,她蹲下去,把红英抱在怀里。 金辉静默地站着,许多问号闪过她的脑海。阶级情和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自问自答着许多难题,终于从中找到准确答案似的,她那双善良而智慧的眼里射出坚毅而自信的光。她问清妇女暂住的地方,并和小芳一同送她到门口说:“大嫂,您娘俩先住在这儿别回去,明天我请医生来给红英治病。”
那妇女自然喜之不尽,再三拉她俩进屋里坐,她俩谢绝了。金辉捧起红英的小胖脸亲了一下,红英高兴的摆着两条小胳膊,表示欢送她们。小芳却莫名其妙的心中嘀咕着:“好心的大姐!我们才刚来了一天,你到那里去请医生能治好哑巴呢?”
在回医院的路上,金辉继续思索红英的事。小芳担心的询问,没有得到回答。走进宿舍,金辉打开带来的小包袱,取出一支笔杆粗细的小圆筒,向桌子上一倒,几根细长的银针闪闪发光。她对小芳说:“我打算就用它——指着桌上的针,要把红英的病治好,你看行吗?”
小芳在家听说过金辉用针灸治病的事迹,所以在上午报道时,她还向纪主任推荐了金辉呢,可是要用银针治聋哑,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她“噗呲!”一声笑了说:“哟!我的天,这么大的医院都说不能治,你这几根针有那么大神通?你没听说聋哑是‘禁区’?你还想打开这‘禁区’的大门?不敢想。要是真的能行,我说金辉姐,那你再不用来进修,而是要来当教授了。”
“小芳,不要开玩笑,这可是正经事。不是胡想,我是有根据的。部队的同志已经试验成功了,不过还没登报推广罢了。”金辉很认真的说。
小芳瞪起一对惊凝的黑眼睛问:“那你怎么知道的?”
“我有个同学在部队里当卫生员。前年回家探亲,给我讲了解放军同志用银针治病的事,后来又给我寄了一些材料和银针。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学习针灸的。今年春节,他又回家来,特地向我介绍了解放军同志用银针治聋哑的事迹,他告诉了我五个主要穴位,我现在还都记着。”
“那你在家时治过聋哑吗?” “没有。”金辉说:“不过我想:解放军同志已经成功了,我们为啥不能学?‘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忘了这句格言吗?”
“话是这么说,干起来可不容易。”小芳思量着说:“你打算怎么办?”
“我每天去给她扎一次。” “万一治不好呢?” “我想,她是一个小丫头,哑的时间短,又不是胎生的,或许能治好的。”
“要是医院不允许呢?我们可不是自由兵了。”小芳总是一百个不放心。
“暂时先保密,这就靠你帮助了。”金辉想了想接下去说:“原先我打算告诉纪主任,希望能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可是又一想,这还是件新鲜事,要是院领导不同意,不就做不成了吗。所以干脆先不讲,每天晚饭后我去,不影响我们正常学习,别人不会知道的。如果治好了,再告诉院领导,组织推广。万一治不好,也能取得一些实践经验,一切责任由我自己承担。”
金辉的心情,小芳是理解的,使她担心的,就是这种冒险行为会否带来麻烦。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先给金辉保密。 这一夜金辉几乎没睡觉,她隐约意识到,她即将进行针灸的艰难和会产生的政治影响。

三
第二天,季主任宣布了进修班的安排,每周讲三次理论课,其余时间跟班包教。金辉和小芳主外科,包教的是于医生。于医生问了她俩的情况和要求,把她们领进外科病房去。中午,金辉从于医生那里取回两本外科书,孜孜不倦地读起来。
晚上是自学时间。刚吃过晚饭,金辉邀小芳一块去找红英,受到热情接待。金辉取出银针,讲明情况和方法后,那妇女十分感动的说:“大妹子,你就大胆的治吧!不花一分钱,又这么劳累你,就是治不好,我也感谢你的。”
金辉详细的了解过发病情况和治疗经过,又掰开红英的嘴仔细察看,根据红英聋轻哑重的病态,她决定先治聋,然后再重点治哑。第一次她选了耳门,听会,医风三个穴,针扎进之后,金辉就在背后拍手或小声的喊她,红英就用手指。金辉发现有效果,也就增强了信心。小芳也产生了兴趣。从此,每天晚饭后,金辉就去扎一次。一个星期后,红英的听觉基本恢复了。红英的妈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小芳一个劲的夸金辉,可金辉却想:“为贫下中农服务,是我的本分,谢什么?红英还不会说话,这才仅仅是开头,困难还在后头呐。”
十天头上,金辉决定转为治哑,她选了哑门、廉泉两个穴。针进哑穴不到1寸时,红英突然呕吐起来,显出全身无力的样子。金辉马上拔出针,可吓坏了站在前面扶着的小芳。吃了不久的饭吐了小芳一身。
在回院的路上,小芳劝说金辉干脆收场吧,“学习任务这么紧,还要天天跑,万一扎出事来,就难堪了。”可金辉却认为取得了一条实践经验。她牢记毛主席“实践出真知”的教导,觉得这比学习理论更有效。她仔细分析了原因之后,决定改为饭前扎针。为避免晕针,再带上一点镇静药。 经过再实践,呕吐好了。
但一连三天不见效,红英连一个字都念不出来。金辉心想:“是什么原因呢?是穴位不对?深度不够?还是方向不准呢?”当晚,她从院图书室找来一本“针灸学”,一边读着一边思索。她决定先从深度上找原因。为了减少红英的痛苦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她先在自己身上试扎。 熟睡的小芳翻了个身,说出两句含混的梦话。金辉走过去,给她盖好被子,看了看她含笑的脸,心里说:“傻丫头,在做美梦哩!”
金辉坐在床沿上,对着桌上的镜子,右手持针,对准哑门穴扎进去。她试探着方向,一点点向里深扎。突然感到有点头晕,她立刻拔出针,心想:“该把针向,深度和感觉都记录下来。”于是,她从抽屉里陶出笔和纸。又继续进行扎。出现了呕吐和全身无力的感觉。当银针刺向咽喉稍斜1寸多时,她感觉喉头发滞,有些胀痛。她想:“这是否算好效果呢?不会!她记起给红英扎时,针也进去1寸多。再深点试试。”她按原方向继续往里刺。1寸5分无特别反应。2寸还是无特别反映。只觉得脖颈胀痛的厉害。她有些心慌了。想:“哑门是小脑下的神经中枢区万一……”她心头掠过死神的暗影。拿着针的手不觉微抖了几下。但不久就镇静下来。桌上放着的‘毛泽东选集’使她想到了白求恩医生。她又想到为革命,为人民而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想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牺牲在战场上的父亲,想到红英的痛苦,想到连大医
院还不能解决的‘禁区’,她眼明心亮了,耳边回想起“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亲切有力的声音。她勇敢地再次拿起笔来,写下发自肺腑的一段话。这段话记下了她青春的脚步,真理的成果。是一份破格的入党申请书。
一根三寸半长的毫针,又沿着哑门缓慢刺进。突然,像有一股电流传向她的四肢。她不由自主的“呵!”了一声,就趴在桌上。从梦中惊醒的小芳,看到金辉的情形,一根针几乎全刺进脖颈去,吓了一大跳。她立刻跳下床去,拔出针,扶起金辉,忙倒了一杯开水叫她喝,又用毛巾给金辉擦了脸。金辉清醒过来,高兴的微笑着说。:“小芳,成功了,效果很理想。”
小方哪儿听进她的话,心里还砰砰乱跳了,她定了定神,要求说:“我的好大姐,你别吓人了。要是有个好歹,那可怎样好呢。”
“没事的小芳,你不要担心。刚才是我太疲劳,有些晕针,我心里是明白的。”金辉说着随手收起针装进桶里说:“我实践的结果是三寸深红英小2寸5分,保证效果良好,明晚再继续去扎。”

四
随着日历的减少,金辉的脸也渐渐消瘦下去,但她的精神更加旺盛,红英的进步给了她很大鼓舞。她白天勤奋的学习外科手术,晚上就去扎针,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她用自己的心血浇灌这朵医学新花。因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红英能喊“毛主席万岁!”啦,所以这种密竟被小芳一时高兴给泄露了。
有天晚上,小芳独自坐在宿舍里看书,于医生推门进来,见金辉不在,自然会问一句的。于医生说:“为什么晚饭后常不见金辉在?”往常有人问小芳,她总找个理由说开,而今天她却蛮有把握的说:“你问金辉吗?她在做一件惊人的事哪。”
“什么事?”于医生显出好奇的问。“你猜猜看。”于医生还未答话,又听到有人敲门,随即应声,纪任走进来。他是来找金辉的。因为前天,他在报纸上看到解放军同志用银针治病的报道,他又记起小方说
金辉会针灸的事,想来找她谈谈。趁此机,小芳正好说出金辉的事来。她讲得有声有色,使纪主任和于医生先是一怔,后又半信半疑,最后全被金辉做实验时的情形感动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小芳越说越激动:“是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这绝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做到的事。”她说着,又拉开抽屉,拿出金辉那天晚上的记录来,递给于医生看。显然是过于激动的原因,于医生的手不停抖动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纪主任接过来,看着金辉的那段话,开头是这样写的:
解放军同志在祖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为新的针灸疗法。这种方法很好,我曾用它治过一些常见病,可是治聋哑还是第一次。我在短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疗效,紧接着困难出来了,怎么办?我想一个革命只应该像者困难冲过去,披荆斩棘踏出新的道路来。……
纪主任继续向下看,看到最后一段时不觉眼泪模糊了,仿佛眼前闪出一张姑娘的脸,那姑娘明媚的眼里含着笑,十分认真的对他说,“为了让聋哑人能说话,我愿在自己身上继续试针,一定找出成功的穴位来。旧的“针灸学”讲:1寸5分为‘禁区’,我想:应该打破这‘禁区’。解放军同志做过实验,为了能够真正掌握,治好红英,我决定再深扎。万一我死了,请同志们按照我的进针深度再实践下去,胜利一定会属
于我们的。
针向喉头方向刺,进针2寸时,脖颈发滞,2寸5分,有胀痛感,再深些,胀痛加重,进针3寸有电流感觉射向四肢,是否为理想效果?再深一点……
纪主任的眼睛离开纸片,静默了片刻,然后问小芳:“三寸以后怎样?”小芳说:“当时她昏过去了醒来后说效果良好。此后,她仍每天去扎,现在红英已经能唱‘东方红’了。”纪主任脸上显出愉快的表情。他把纸片珍爱的装入口袋里,对小芳和于医生说:“走!我们去看看。”
老中青三人一起走着,思绪最繁的还是于医生,他回想这一个多月来金辉的进步,简直是惊人的。她把所有的心力都用在病人身上了,她和病员成了最亲密的朋友,被病员称为最好的护士和贴心人。因如此,她的技术提高的特别快。就说上星期金辉做的一次手术吧!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金辉就完成了她的试刀工作,那个稳重熟练劲和治疗的效果,都使于医生感到吃惊,不难想到她是怎样常常一人在手术室里锻炼的。有这样的徒弟作为包教的于医生,此时心里是如何高兴,那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又做出了这等的大事呢?此时纪主任心中也在作着一个打算,何不在门诊部设个理疗室呢。只有小芳一味的盼着快点到地方。她走在最前面,刚到门口时,就听见金辉耐心而温和的声音,真像幼儿园的保姆还在教红英说话哪。
小芳推门闯进去,一把拉住金辉说:“你看是谁来了。”金辉一愣神,看见纪主任和于医生先后也进来,有些抱怨的看着小芳。小芳一股脑儿全讲了。金辉只叫了声:“纪主任,于医生”就停住了。
此时,她真不知道说句什么话才好。
“小金,我们来看你的。”纪主任说着,走到金辉跟前,像对待孩子一样,用手轻轻抚摸着金辉的头发。从小就失去父亲的金辉,还从未感到过这种温暖。
“小金,领导和同志们都支持你,你做了件大好事,你给医院带来光荣,给医学战绩开出新花。”
金辉自觉自己没做出什么大事迹,她对纪主任的夸奖一点也没飘然。她只想着还有许多等待她去做的事情。她需要的是继续努力,永远前进。为了加快红英的学话,她向纪主任要求:把红英带
到院里去,住在宿舍里。纪主任任点头许可了。

五
金辉治好聋哑女孩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院,传到了每个护士医生的耳朵里,成了全院的议论中心。红英也成了一个参观品。金辉宿舍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直到红英走了为止。从此金辉的名字也就留在医务人员和病号的心中了。不久,在纪主任的建议和亲自组织下,门诊部设了个理疗室。金辉倒成了辅导老师。但她未因自己的一点进步而骄傲,她认为这对她将要在一年进修时间内决心掌握二十种大小手术的计划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头。她不辞劳苦的又投入了自己的学习中去。
原稿:1974年5月20日
修稿:2022年2月18日

【作者简介】周晓宇,网名晓宇,山东邹城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金融业,现居成都。爱好文学,勤奋好学,弘扬正能量。讴歌祖国壮丽山河,赞美人民美好生活。诗歌、散文百余篇见于省、地级刊物及网络微刊平台。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