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成立冀豫晋省委的“井陉会议”的战略意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在日军的猖狂进攻面前,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节节溃退,北平、天津、张家口、大同相继沦陷,石家庄、保定、太原危急。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决定,以原中共保属特委为基础,建立了中共平汉线省委。李菁玉为省委书记,刘秀峰、李雪峰、薛振彦、李德仲等为省委委员。
当时石家庄地区设有中共平汉线委员会领导的直中特别区委员会,机关驻石门,书记李雪峰。根据省委决定,直中特委随同省委到井陉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石门沦陷前夕,直中特委随省委西撤。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安排,1937年9月下旬,在井陉城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要宣贯了中共中央提出的迅速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这一指示,会议决定平汉线省委和直中特委合并,撤销平汉线省委,组建中共冀豫晋省委员会,加快创建冀豫晋根据地。
井陉会议后,冀豫晋省委撤往山西平定地区,冀西民训处,先后撤往娘子关和昔阳县。此时,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到平定东南,开辟冀豫晋地区。1937年10月,冀西民训处任命了赞皇、高邑、元氏、井陉(南)、获鹿(南)等县的抗日县长,加强这些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工作。至1938年3月上旬,实现了辖县县政的统一领导。此时,各县、区、村党的组织系统、县级政权、游击队已基本建立。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这里建立冀南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冀西专署),具体领导上述各县的政权工作。至此,晋冀豫二分区作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部分创建开辟工作大体完成。

1937年9月井陉会议冀豫晋省委成立后,即同一二九师会合,共同担负起创建冀豫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一二九师抽调大批干部和部分连队组成工作团和游击队,分散到各地与地方党组织相结合,组建县委或工委,开辟抗日工作。冀西民训处主任杨秀峰决定,冀西民训处随同一二九师东进部队转向冀西,并到一二九师驻地协商东进,建立冀西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等问题。
1937年11月5日,冀西民训处带领冀西游击队经马岭关、内邱富家坡一带,开赴临城赵庄、虎道等地,在民训处总部摩天岭组织工作团分赴冀西各县争取友军,分化民团,处决汉奸,消灭“红枪会”;帮助恢复发展党的地方组织,组建抗日政权。原元氏县姜纪五、魏儒略、李介民、刘振帮等一大批中共党员,被派遣到元氏、赞皇、临城等地继续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组建抗日群众团体。民训处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组建的。身为教授的杨秀峰及其他领导成员十分重视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部队和地方工作,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冀西民训处在临城举办了几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从各县和冀西游击队各大队选送来的学员,并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地方选送的学员大多数是村长、青年、妇女、教员等区、村基层干部。这些举措为以后冀西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打下了基础。

1938年初,八路军赞皇独立团在赞皇成立。不久,以独立团为骨干成立八路军第二大队,与秦基伟游击支队在赞皇、高邑地区开展工作。同年五六月份,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及三八五旅旅长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率部进驻井陉县东尖山村,在井陉南芦庄、北芦庄、康庄、东尖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解散了当地地主恶霸组织的联庄会,成立县路南抗日自卫队。与此同时,桂干生支队也在进驻井陉县东尖山村协助建立了井陉县路南抗日政府。桂干生支队是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在冀西成立,与冀晋特委活动范围基本相同,一二九师游击支队桂干生兼任军分区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



石家庄市革命老区重点村东尖山村

1938年初,冀豫晋省委也派彭涛等人到赞皇,在黄北坪建立冀晋特委,统一领导赞皇、元氏、井陉(南)、获鹿(南)、高邑、临城、内邱、沙河等9县党的工作。彭涛任特委书记,傅贯一任组织部长,马芳庭任宣传部长,李怀珠任军事部长。在冀西,除中共赞皇县委始终存在并坚持工作外,其余各县县委都是在冀晋特委和一二九师工作团的帮助下成立的。 1938年3月元氏敌占区共产党组织负责人苏吉村,受特委委托与元氏部分共产党员取得了联系,由冀晋特委顾卓新恢复了吴锡彬、刘洁之、苏锡龄、智世昌、魏荫南、智玉振等人的党籍,并在南正村召开党员大会,宣布恢复中共元氏县委,苏锡龄任书记。鉴于高邑县党的领导力量较薄弱,3月冀晋特委先后派赞皇李敏、梁绪宗到高邑工作。他们在高邑南焦、西马闲、牛家庄等村庄发展党员,为建立高邑县委打基础。同年4月,中共赞皇县委抽调干部,在孤山村成立中共高邑县委,书记为郭春文。1938年5月,冀晋特派以李震为书记的八路军工作团(即井陉路南县委),领导井陉路南党的工作。1938年6月,赞皇县委派刘通海以冀西民训处工作人员身份到获鹿(南)负责党的工作。1939年8月,井陉(南)县委建立中共获鹿(南)区委。各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恢复,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有了领导的核心。
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中共冀豫晋省委—中共晋冀豫省委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了冀豫晋省冀晋特委—晋冀豫区晋冀特委、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以冀豫晋省委常务委员杨秀峰为特派员的冀西民训处在冀西一直履行着抗日民主政权职能。到1938年10月,该地区已成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陉会议是华北地区抗战史上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决定迅速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会议决定平汉线省委和直中特委合并,撤销平汉线省委,组建中共冀豫晋省委员会,加快创建冀豫晋根据地,抗日战争在太行山正式展开。129师师部、晋冀豫省委成为太行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井陉会议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创建太行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