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 行 记
文/周葵
喜鹊在柿子树上叽叽喳喳,斑鸠在香椿树上“咕咕咕”地叫着,小山雀在木槿花枝间轻捷地跳来跳去,这是它们每天的表演。今天我要南行了,拜拜!宝贝们!咱们明年见!
车在应广大道奔驰,车窗外,黄的黄,红的红,绿的绿,一片锦绣扯成彩带。遥想当年,从军垦农场再分配到应山,车过大山口,只见这里高山入云,山石崚嶒。而今,大道通衢,山乡巨变,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看着这熟悉的山川原野,我想,名山大川古刹宝寺固然让人心胸旷达,情志悠远,能够洞彻深邃。但若没事,就在附近的山坡上坐坐,看小河流水泛波,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闻闻荷花荷叶的香味儿,看农民刨红薯,挖花生,倒芝麻,或者到农民家里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喝喝茶,聊聊天,不也是非常惬意的事吗?思着,想着,聊着,孝感北高铁站到了。

高铁满座,显得拥挤。行李架上已无处放东西,我们就把旅行箱放在车厢头走道边,再把小件放到座位前面,坐下,腿伸不直。挤是挤了点,但人多嘛,克服点。
复兴号风驰电掣,瞬间到了武汉,瞬间过了赤壁,瞬间进入湖南。窗外的山,水,树,房,打着旋儿地往后奔。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房是新的,大地是美丽的,田园是丰收的。一晃而过流动的风景,引起人们感慨连连:“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就是快!我每年都要从南奔到北,再从北奔到南。年年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好。”邻座开始了交谈,他是个候鸟。大凡候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交流,这位也一样。“哪疙瘩的?”齐齐哈尔的。“到哪疙瘩去?“到深圳!深圳女儿家。”“深圳变化大。”“那当然,国际大都市嘛,高楼林立,城市美化搞得好,美得不得了。”“你到哪儿?”“我也一样,到深圳。””你哪疙瘩的?“”我们是老乡,我也是东北人。”“啊!那我们是老乡见老乡!你看我们国家发展多快,各个地方都有很大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就有人眼红。”“眼红也是白眼红,我们只要好好的,一直往前走,好的日子在后头。””这届政府贴近民心,做事得到老百姓拥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看这外边的景色,多美!“听着他们的对话,欣赏着车外的风景,觉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听着,看着,想着,不觉车就过了广州南站,深圳马上就到了。

在深圳福田车站下车,整个车上的旅客都要做核酸检测。我们年纪大,行动慢,就排在后面。队伍慢慢地移动,没有人插队,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接受检测。同车一位抱孩子的奶奶,又要拿东西,又要抱娃娃,累得很,孩子又哭闹。奶奶安慰孩子说:”一会儿就好了,核酸检测了我们就回家了。“还是那位齐齐哈尔的候鸟说:“还是我们国家好,防疫严,做得好!””你说的太对了,我们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的党和政府把防疫工作抓得这么好,这么紧,就是对我们负责!“这两位老乡,说话对脾胃,一说一应。说着说着,我们到了检测核酸的医生面前,棉签在喉咙轻轻一搅,棉签头放入贴有标签的检测瓶中,一组十人,这大概就是混检了。没有感染者,大家都万事大吉了。
打的,回家。一路流光溢彩,热气烘烘,与老家的寒冷,形成强烈对比。碧绿的树,灿烂的花,整齐的街道,车如水马如龙。深圳,以充沛的活力,昭示着国际大都市妩媚妖娆,不同凡响。
三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有关我们的疫情消息,我们都是安全的!
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幸福,在心头荡漾,在脸上开花。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