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文/卞玉兰
汪老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看似平平常常,却有着独特的人间温情,人间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人间最袅绕的、最至繁至简的烟火气。
品一篇汪老《炒米和焦屑》就想到了自己奶奶,那年代吃到炸炒米,都是在快要过春节的时候,有专人上门炸炒米,一个庄台上的人,家家都会炸炒米,一是孩子们的小零食,二是待客之道。依稀记得,师傅把炸好的炒米递给奶奶时,我偷偷地抓起一把,脆脆地㬭着,那炒米的香味就着口水的味道绽放了整个味蕾,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现在想起来那年代的人真的是苦,但苦中更多的是乐趣。而现在再尝炒米时却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了。奶奶把装炒米的坛子,用抹布擦了又擦,擦得亮堂堂的,才把炒米放进去,盖好盖子,盖子上又放了一块厚厚的布,说是不能走风,风进去就不脆了。炒米放在坛子里,吃的时间长呢。春节期间有人来拜年,奶奶就会从坛里抓一把炒米,还有大京果用开水一泡,或用炒米和蛋瘪子一起,泡上一碗,方便,也算是餐前先垫一下肚子。现在的人们用炒米已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长方形的炒米糖一块一块的,也有搓成圆球的,象征一个家庭团团圆圆。悟到了,烟火气就是奶奶坛子里那香喷喷的炒米香,是最深入人心,最绵长的滋味,是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小快乐。

对于焦屑的记忆,记忆不深刻,但知道,焦屑是以元麦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一款地方小吃,调料是清水,主要是通过火烤后加水搅拌的方式制作而成的。汪老在文中叙述焦屑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那年代的生活留在了那平凡朴素的时光中。
流水光阴,穿过了我们这时代的人,早晨吃着热腾腾的包子和米粥,又或者简单的豆浆油条,欢乐溢满心田。正是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烟火气,抚慰了我们的心境,安暖了我们匆匆的脚步。

最美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人间烟火,就藏在觥筹交错的深夜饭店中,充满着浓浓的香味。来到位于陆宇中央郡一家尚得厅堂饭店,装修浪漫温馨。只见厨师们翻炒着一道道菜肴。每位厨师都会有道拿手菜。不知道邮城人知不知道,有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红烧肉。红烧肉端上了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这红扑扑,亮晶晶,颤巍巍的红烧肉,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香甜可口,肥而不腻,味道极美。
如盘中有剩也不浪费,打包回家,那热气腾腾氤氲出一份温情,最抚慰人心。路上,微黄灯光莹莹,斑斓霓虹闪闪,溢出由心而发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应来自于当下和亲朋好友相聚一起吃上一顿美餐,吃上一顿团圆饭,这种平凡的快乐才是最恬静,最浪漫。最温暖,最有滋有味。
所有美食的背后,却是人间烟火下最朴实又温馨的愿望和记忆。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者简介】
卞玉兰,笔名兰花,扬州高邮人。市作协会员,舞协会员。喜欢阅读,在字里行间徜徉,给心灵注入能量。坚持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