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静观十三陵(2)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静观十三陵之二
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就明十三陵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
我们还注意到,明十三陵的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其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在已仅存遗址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明十三陵是我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其绿化率极高,可以说环境优美,山青水秀。

堪称壮观的十三陵
这里我们不妨从历史沿革的这个角度、历史发展的这个层面来进一步说明一下明十三陵。
如前所述,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了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时间到了1957年,北京市政府又公布了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到了1961年时候,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到了1982年的时候,国务院又公布了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时间到了1991年的时候,十三陵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那么,十三陵这一名称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明十三陵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这里我们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记录依次如下: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其景区已开放的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叙述至此,我们先到明长陵看一看。明十三陵中的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十三陵中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