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期 作 者 魏 军 军(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海外)
图片来自百度

梯田颂歌
作者:魏军军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心情豁然开朗,遂漫步于二郎峰巅,举目眺望,一群大雁飞翔在辽阔明净的天空,挥动着翅膀,奋力书写着秋日的乐章。
远处峰峦叠嶂逶迤,似奔腾的骏马,浩浩荡荡。洛河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弯弯曲曲飘向远方。紫荆山上空盘旋着几只白鸽,它们吹着喜悦而又嘹亮的口哨,给洛城带来了一片祥和。大佛禅院钟鼎齐鸣、梵音袅袅,仿佛歌颂着和谐社会的盛世辉煌。在巍峨的大山之上,层层梯田,依山傍水,如诗如画,仿佛盘旋的天梯。
庄浪是书画之乡,“梯田王国”,“中国民间文化之乡”。
要说庄浪,必须说一说庄浪“梯田”。从六十年代起,40万庄浪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以“酷暑严寒吓不倒、贫穷饥饿压不垮”的精神,治山不止,修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苦战30多个春秋,终于建成了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百万亩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笔谱写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
作为大山的儿子,我对千百年以来,勤劳勇敢的庄浪人民用锄头和铁锨,用铮铮铁骨,夙兴夜寐,筚路蓝缕,历经34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庄浪梯田,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愫。三十年来,我喜欢踩着落叶的窸窣,离开尘世的纷忧,沐浴在乾坤日月之中,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迎着暮色苍茫,披星戴月,让轻拂的清风吹走尘埃,洗涤心灵污垢;让心灵的梦想溶入如血的残阳。徘徊在重重迭迭地垂挂在大山深处的梯田之间,遥想着先辈们当年的生存艰辛,感受着文化遗存的美妙。
独立山巅,极目远眺,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亦如依偎在大山怀抱中素颜的美人,显示了摄人心魄的美。远观苍龙腾飞,近观葱岭碧流。遍野青翠映目、碧色连天、晨雾飘渺、行云流水;磅礴壮观、气势恢宏,如蛟龙潜渊,似碧涛滚滚。青山翠围中,山高路险;云雾缭绕处,白云缥缈。聚先人之奇迹,集骚客之华章。
60年前,庄浪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巍峨连绵的大山,十年九旱的气候,无穷无尽的黄土。庄浪山地陡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比较贫瘠,生态环境不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庄浪人花了34年时间,用䦆头、铁锨、扁担、箩筐和架子车,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将一座座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荒山陡坡,镌刻上了最为旖旎壮观的画卷——庄浪梯田,使得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无边无垠的梯田,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男女老少依依不舍地离开温馨的热炕头,冒着严寒,从农家小院走出来,扛着铁锨、䦆头,挑着竹筐,推着架子车,奔向寒风刺骨的山梁坡地。修筑梯田的现场,红旗猎猎,北风乎乎,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挖土的无怨无悔,担土的你追我赶,推土的争先恐后,装土的奋勇当先,倒土的默默无闻。家家户户争先挖土,各乡各村比赛填沟。他们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却顾不上擦拭;手心磨破了顾不上包扎,只用刺儿菜的汁液擦几下就继续干活;鞋帮子和鞋底磨破了,顾不上回家换鞋,继续埋头苦干。我好像看到了在修筑梯田现场沉着指挥的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子,深入田间地头,大声呐喊着,加油着。有的领导干部干脆抢过老百姓手里的䦆头挖土;有的抢过铁锨装土;还有的抢过架子车推土……我好像看到了修筑梯田时,有的老百姓被滑坡的土方压死,有的老百姓倒土时掉下了深沟悬崖摔断了腿,有的老百姓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倒在了梯田修建现场……我仿佛听到了喇叭声、人们的呐喊声、䦆头挖土的声音、架子车跑起来的咕噜声……震耳欲聋的声音使沉寂多年的山梁,一下子沸腾起来。
坐在梯田地边,凝望着如浪如涛的群山和如诗如画的梯田,山顶林木葱茏,雾岚缭绕;山间黄澄澄的梨儿,红彤彤的苹果在微风的吹拂下下手舞足蹈。长寿菊和格桑花竞相开放,为庄山浪水增添了不少色彩;山脚湖水潋滟、清澈如镜。这不正是“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吗?
“天梯高耸入云端,瑶池蜿蜒绕山巅。晨曦斑斓书画卷,晚霞隽秀映峰峦。庄浪儿女显奇志,万代子孙绣河山。雾海飞歌彩虹舞,人间仙境美名传”。43万庄浪人民自强不息,历经34年的梯田建设,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先后有30人为此献出生命,116人负伤致残,义务投入劳力5670万个,累计移动土方2.76亿立方米,如果堆成1米见方的长堤,足可以绕地球六圈半。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三跑即跑土、跑肥、跑水,三保即保土、保肥、保水)。实现水不出田,土不下山;大灾不减产,小灾保丰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60年前,在庄山浪水上挥汗如雨、干劲冲天的前辈们早已作古,他们静静地躺在自己曾经奋战的黄土地上。然而,他们的梦想并没有熄灭,反而像一束火炬,生生不息,越燃越旺。后辈儿孙,接过爷爷手里的䦆头、铁锨,继续传承着老一辈的坚定信念,一锨锨、一筐筐、一车车,造出了一块又一块的庄浪梯田。这就是勤劳勇敢、敢于战天斗地的庄浪人民,这就是“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个人简介
魏军军,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笔名上官飞龙,学子,研究生在读。本人喜欢读书写作,旅行摄影,平日里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英国文学》《海外英译》《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日报》《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崆峒》《紫荆花》《文风》发表论文、新闻宣传报道及文章总计1000余篇。文字有幸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现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国小说网会员、中国甘肃网通讯员、甘肃教育网通讯员、平凉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文艺家协会会员、庄浪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