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20章 犹有花枝俏
第二家下午放学后,坎家福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报副主编年伯乐热情接待了他。他扶坎家福在沙发上坐下。然后到桌前倒杯茶递给他。
坎家福起身接过茶杯,“年主任太客气了,谢谢您。”
年伯乐笑呵呵拿过一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递给他,“家福同学,你写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究》一文,在学报的社会科学栏刊发了。这篇文章很有见的,很有思想深度。看得出来,你是一位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他把学报递给坎家福,随后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下。
坎家福高兴将茶杯放在茶几上,“年主任,您过奖了。”他起身拿过报纸,见自己写的文章整篇刊载报上,喜不自胜。
年伯乐笑呵呵,“家福同学,你坐下。”
坎家福两手拿着报纸坐下看。
年伯乐身子向前倾了下,手指着他,“我看了你写的文章,便想见识下你的人,今天见到你的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你这小伙。”
坎家福抬头看着他,“谢谢年主任抬爱。”
年伯乐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今天请你来,不仅仅是因为你写的这篇文章。从文章里能洞见你深邃的思想和充满爱的灵魂。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同学相比,你的境界和眼光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
坎家福放下报纸,“谢谢年老师的教诲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年伯乐和颜悦色地看着他,“我向你推荐几部书,有时间你阅读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生的精神世界》等著作,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有,相信对你有很好的教益和启迪。”
坎家福小声默念,“苏霍姆林斯基,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年老师,我记住了。”
年伯乐起身伸出手,“好,家福同学,也希望能经常在学报上,在其它报刊杂志上能见到你的作品。”
坎家福起身握住他的手,“还请您不吝赐教。谢谢您,年老师。”他恭敬地向他鞠上一躬,“年老师再见。”他转身健步走出年伯乐的办公室。
坎家福走在校园林荫大道,灰暗的天空飘起一片片雪花。他微笑的张开两手掌,一片片雪花轻盈地落在他的头发、手掌,裹挟他的整体身体。他轻轻朝手上吹了吹,雪片接连不断,前赴后继飘至他的手上、头上、衣上。他眼朝路旁树木一瞥,一排腊梅精神奕奕、含苞待放。他高兴地翻了几个筋斗,微笑地拍了拍手,“飞雪迎春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晚上,坎家福蜷缩在高低床上铺的被子里聚精会神地看书。李子文从下铺翻到他的上铺,看了一眼书名,哈哈一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家福,太早了吧,我们刚读大一,这两天的期末考试,我头都大了,你还有闲心看这书呀。”
相对并排高低床上铺的周文光呵呵一笑,“‘李关关’,你头大那没办法,要是脑热就有人送药送水,嘘寒问暖了。哈哈。”
周文光说的是两天前的事,坎家福感冒发烧较厉害。胡佳得知消息后给他买来“小柴胡颗粒冲剂”,杨爱君让他上办公室倒茶端水让他服药,坎家福的感冒很快就好了。
李子文听周文光提起这事,半羡慕半开玩笑道,“是啊家福,你小子真有福气。三天两头鸿雁传书,远在天边也有心爱的女孩牵挂;在学校里,一个杨姐姐,一个胡妹妹,个个都关心你、亲近你。我们可就惨了。”
周文光哈哈大笑,“家福啊,‘李关关’这是说,你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了。”
李子文拍手哈哈大笑。坎家福放下书,抱住李子文,摸着他的肚皮,呵呵大笑,“哎,子文还真是饿汉子唉,肚腹空空如也。”
他双手在他身上嗝了好几下。
李子文咯咯大笑,然后挣脱他的双手,跳到对面周文光床铺上,“‘周关关’,你小子什么时候都是饱汉子,该找你‘睢鸠’了。”他说完哈哈大笑。
周文光拿起枕头向他打去,李子文赶紧抱头,然后爬到自己的下铺床上。同寝室的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雪后初晴的时候,学校放了寒假。太阳在东方露出个娃娃脸,给大地一片暖色。同学们三五成群离校,向校园门外走去。
坎家福上穿件黑色的棉袄,背后背着一黑色的背包,脚穿一双黑色平底步靴,精神抖擞地随同学往外走。
胡佳也走在人群。她头戴红色羊绒帽,脖子上围条白色围巾,身着件长款红色羽绒衣,背后背一女式红色双肩包。她向前望了一眼,见坎家福在前面不远,便小跑着向前追赶,“家福,家福。”
坎家福听见喊声扭头一看见是胡佳,微微一笑,“胡佳,你回家呀?”
胡佳高兴上前,两人并排往前走,“家福,你感冒好了吧?看你精神奕奕的。”
“哦,说起来还真得感谢你。不然,这期末考试怕是要考砸了。”
“你和我客气什么?真要说谢,我都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对了,我们一起回川江好不好?”
“对不起,胡佳,我得去华中中医大一趟。”
胡佳收敛笑容,“我知道,你是要去接庞玉冰。”她低下头,脸也沉了下来,小声嘀咕,“那,你去吧。”她放慢脚步,随即停下。
坎家福继续往前,仿佛忘记了她跟在他身边似的。胡佳忽然感到十分难过。坎家福要去接庞玉冰一起回川江,她本该想到的。可她心里还是抱一份希望,希望他能和她一起,一同乘车,车上一同说话,一同照料,却是自己一厢情愿。她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
双湖村坎家福老屋前,屋檐边拉着的两根铁丝上,挂了好些腊鱼、鸡、鸭、腊肉、香肠等腊货,大门前宽敞的场地上,长板凳上搁起的篙席上,晒着些豆皮、阴米。
坎家顺坐在缝纫机前做衣服。柯蓉芳扶婆婆出门来到把椅子上坐下晒太阳。
柯蓉芳拿把木梳子,“姆妈,我给您梳梳头。”
她解开婆婆头上的橡皮筋,将她的头发散开,然后小心地梳起头发来。
小志成穿着厚笨棉袄从屋子里慢慢走到柯蓉芳跟前,“婆婆,我来给老婆婆梳头好不好?”
柯蓉芳呵呵一笑,手在孙子脸蛋上轻轻一捏,“你给老婆婆梳头哇?好呀,来,婆婆抱着你,好好给老婆婆梳头啊。”
她把梳子给他,然后抱起他。小志成拿起梳子,在李银芝头上乱梳起来,梳子缝隙间卡着头发,小志成用劲扯梳子。
老婆婆眉头皱紧,右嘴唇上翘,“哎哟哟,我的小祖宗,你轻点轻点。”
坎家顺在一旁哈哈大笑。柯蓉芳也呵呵笑了,她一只手捏着梳子,“志成,我们先把梳子退回来,再把老婆婆头发从梳子缝里理出来,再梳老婆婆就不疼了。”
她把孙儿放在李银芝怀里,随后拿过梳子,把婆婆卡住的头发慢慢掰开。
牟美芬挺个大肚子从堂屋出来,笑嘻嘻向李银芝走来。
李银芝见了笑得合不拢嘴,“这春节,老坎家可又要添丁加口了。蓉芳,再过几年,你可就儿孙满堂了。”
牟美芬从老婆婆怀里把小志成抱下,“姆妈,我来给老婆婆梳吧。”她从柯蓉芳手里接过梳子,“婆婆,您别把志成惯坏了,不然,他以后就不能像他二叔那样有出息了。”
李银芝又呵呵笑,“蓉芳啊,都腊月二十几了?家福、家和是不是该回来了?”
柯蓉芳慢慢走到篙席边,用手扒了扒米粒,“姆妈,他们快回来了。”
李银芝眨巴眨巴眼睛,“家福、家和俩孙子啊,很逗人喜欢了。对了,那……那两个姑娘家会不会跟家福来咱们家?”
柯蓉芳、牟美芬和坎家顺听她这么一说,都笑了。
坎家顺咯咯笑,“婆婆,您该不是又梦见我二哥娶媳妇了吧?”
“婆婆巴不得家福快点娶媳妇,这样老坎家就发了。”
柯蓉芳转身朝她看了一眼,“姆妈,您呀,把身体保养好,咱坎家儿孙满堂了,您就尽享天伦之乐了。”
柯蓉芳挑起厨房外的扁担,又用铁钩钩起两只水桶,准备到塘里去挑水。
牟美芬见状,“姆妈,您放着,等会家旺收帐回来让他去挑水。”
柯蓉芳摇头,“没事,姆妈快去快回。”她担着双桶朝田间小路走,听到远处有人喊姆妈。
柯蓉芳循声望去,见坎家福挥手小跑向她过来。她高兴地放下扁担和桶迎了上去,“家福,家福啊,你慢点、路上滑。”
坎家福欣喜地向母亲跑来,他张开双臂,“姆妈,我回来了。”
他紧紧抱起母亲。
柯蓉芳欣喜搂着他的脖子,用手摸了摸儿子的脸,仔细打量他一番,“家福,姆妈可把你盼回了。姆妈真高兴啊。”
他把母亲放下,“姆妈,您又添了白发了。”他手轻轻抚摸母亲头上白发。
“姆妈这头发就是想你想白的。”柯蓉芳睨了他一眼,“你这孩子,是不是上大学了,又有女朋友了,就把伯妈给忘记了?”
坎家福举起右手,“姆妈,那哪能啊?您这么可敬可爱的姆妈,儿子怎么舍得?又怎么会忘记?我有好几次都梦见您和伯伯。”
柯蓉芳高兴笑了,“都学会哄妈开心了?不过姆妈听了高兴。你婆婆刚还念叨你,走,快去见过您婆婆。”
坎家福挽着母亲的左胳膊向屋子走来,“婆婆,您老好,我回来了。”
李银芝、牟美芬、坎家顺见他回来,都笑盈盈的。小志成小步慢跑着向他跑来,“二叔叔,二叔叔。”
坎家福迎上前去一把抱起小志成,转上两圈,脸贴在他的脸上,“志成长成小胖墩了,好可爱哟。”他抱起侄儿走到李银芝跟前,“婆婆,您有没有想我呀?”
李银芝笑眯眯望着他,“想,想,婆婆做梦都在想。”
坎家福放下志成,绕到她的后面,用手在她双肩摁了摁,又握拳轻轻地捶着她的后背。
坎家顺欢喜地看着二哥,“二哥,婆婆呀,天天都念叨着你和家和。‘福孙儿、和孙儿该回来了吧,那两个姑娘也该跟家福一起来吧。’”
柯蓉芳瞅了她一眼,“家顺,别没大没小的。”
李银芝呵呵两声,“蓉芳,家顺说得没错,我就是想福孙儿啊。这不,福孙儿真回来了。我说福孙儿,赶明就是老坎家的福星。婆婆呀,高兴着。”
坎家福手握空拳轻轻给她锤背,“婆婆,真要说‘福星’啊,要算我姆妈。我们这么一大家子,多亏我姆妈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和睦睦的。”
李银芝连连点头,“对对对,您姆妈,真是我们这个家的大福星,全家人都在享她的福。”
柯蓉芳看着婆孙两人,欣慰地笑了。
坎家福瞄了嫂子一眼,“嫂子也是我们家功臣,又要给我们家添丁加口了。”
牟美芬一笑,“就春节期间了,他呀,也想着快出来和全家人团聚哩。”
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柯蓉芳精神倍儿爽,她看了家福一眼,“家福啊,你去挑两担水回来,我去做饭了。等会,你再到湖上见过你伯。”
“姆妈我这就去。婆婆,您好好晒晒太阳,我去挑水了。”
他将背包放到桌上,然后走向田间小路走去。
牟美芬看着坎家福的背影,“姆妈,二弟长得高大帅,人品也好,又有学问,在学校啊,一定很受女孩子喜欢。”
坎家顺脸一沉,“大嫂,我二哥感情专一,他心里只有玉冰姐,别的女孩子喜欢我二哥,那都是一厢情愿。”
柯蓉芳听女儿说的话,微微一笑,“是啊,好长时间没见玉冰姑娘了,这心里呀,怪惦记的。”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