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骨韵之象——陈海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陈海良近期创作的书法力作12件,此次学术邀请展的书法作品,是陈海良先生利用春节假期时间精心创作的,题材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每幅作品从创作理念及表达方式上都决然不同,给观者带来一场精彩的书法艺术盛宴。




采访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吴国宝先生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创作部主任 陈忠康先生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学术部主任肖文飞先生
书法是艺术的,视觉的,更是形式的,书家对艺术语言的继承与开发,不仅落实到作品的整体气象中,还体现在灵机触发的瞬间表达之上。一件优秀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书者的学业、气度、胸襟、思想和笔墨理想,储存着书写者生命的气息,情感的独白,智慧的结晶,心性的留言,以至一生的修行。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观陈海良书艺,但见五体皆精,各具特色,美轮美奂,意态纷披,丰姿各具。其艺精深,尤见草书。从他此次展示的12件作品来看,多面多姿,涉笔成趣,以其随性而动的决断与率真,瞬间提速的爆发力,入纸涩劲深透,吐纳雄放,纵横卑阖,浩荡奔涌,腾挪跌宕,大开大合,笔下的线条,体现着活生生虚与实的相生相克,情与理的巧妙糅合,如狂澜之即倒倾诉着不可言状的心灵姿态和情感宣泄;承载着苍劲宏大的审美追求和一种高亢磅礴的生命律动,震撼之中感人至深。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出生于吴门,书法灵秀善用,经过科班的锤炼及几十年的生活积累,矩矱绳尺之外,更见英华逸出。他遵从“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古训,但并不迷信泥古,认为古法虽不能变,但时过境迁,书法也在“法”的铸铐制约下,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感情色彩,浪漫符号。因而在统摄整个书法历史文化背景下,立足书法本体发展规律,结合有效、和谐的“法”的重构,“法”的浪漫化,使其书法既有古典之法,又具时代气息,真正做到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通过对传统经典深入研悟和把握,对古人笔墨笔调的理解而拆骨还父,上升到一种至情至性“我化为古”的境界,注重形式新造中,大胆尝试不同手法的应用和心性感受,从而使作品具有一种来自书史昭示的纵深度,个性突出、视觉新颖、气韵生动,流淌着吴门书家的狂逸气质!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正处在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书法的展示与未来空间,正从书斋式的自适自足,逐渐被开放式的社会公共空间所覆盖。通过陈海良书法创作的开放式思维与体悟,以及与时俱进的艺术实践,来反观书法创作的现状,将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感怀经典中重拾书法创作在新时代、新文化现实中的不断递进。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陈海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理事兼草书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首届书法本科专业,200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首届书法实践与理论方向博士专业,并获博士学位(导师尉天池)。作品获首届兰亭奖提名奖、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七、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最高奖),三、四届全国正书展优秀奖(最高奖),二届行草书大展一等奖等大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家”,被《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美术报》等评为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被评为“中国书法当代三十家优秀范本”;多次担任中国书协“国展”评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收藏;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十六次个展。
陈海良展出书法作品
编辑: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