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舅 舅
文:严胜利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外婆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说话声音不大不小,很喜欢我们这一大帮孙子粘着她。那时候我对舅舅的印象不是很深,只知道舅舅农闲时就在餐厅里当大师傅。
直到我小学毕业那一年,才加深了对舅舅的印象。当时舅舅在县城承包了一个餐厅,姐姐和表姐都去县城给舅舅帮忙去了。

那时候我年龄小,没有去过县城,一年也就见不了几次舅舅和姐姐他们。舅舅当时好年轻,身强力壮,拉面的活基本上舅舅一个人就拿下了。小笼包子是姐姐和表姐帮忙打理的,餐厅里舅舅只雇了一个炒菜的大师傅,大师傅姓郑,好像是陕西人,大家都叫他郑师。郑师傅人是一个麻利而且很有负责任心的人,菜也炒的很好,后厨常常拾掇的干干净净。郑师傅炒菜的手艺不传外人,就连舅舅也不教。所以舅舅只能把拉面的手艺发挥到淋漓尽致,赢得顾客的认可。就这样舅舅用心经营着这个餐馆,舅舅家里也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收入。
干了没几年,国家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开始县城改造拆迁扩建,餐厅也在扩建范围之中。舅舅意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舅舅结束了餐厅的生意,回到老家继续务农,期待国家的好政策早早落实到每一位农村人的生活中来。
这一年舅舅感觉老了一点,没有了餐馆只能在家种地。必定种地没有更好的收入,孩子们都要上学,姐姐也要参加高考,家里经济还是很紧张,舅舅也是愁眉不展。但是舅舅还是闲不住,农闲时就去我们镇子上转悠,转了好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繁华的街道边转让了一家餐馆。这一年我上初三,我记得那几天见到舅舅,他脸上的笑容可掬 ,精神百倍,胸有成竹,从此开始了新的创业。
舅舅在镇子上的餐馆不大,也就三四十平米,除了后厨,外面摆了六张四人小桌。门口摆放着一个炉子,专门蒸小笼包子。当时舅舅餐馆只经营拉面和小笼包,舅舅最拿手的就是拉面,早点也捎带着小笼包子,但是小笼包子却更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主营拉面,这样会更加专业,舅舅也可以忙过来。
哪时候我们镇子上隔三天逢集一天,每到逢集的一天,餐馆客人挤的满满当当,还有人排队,包子也是供不应求,早早就卖完了。餐馆也是靠逢集的一天挣点钱,舅舅做生意是诚信为本,实实在在。本着宁愿一人吃千次,不愿千人吃一次经营理念。餐馆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这一年正逢表哥初中毕业,由于舅舅餐馆生意太忙,他就到舅舅餐馆开始帮忙了,舅舅同时也雇了两个人帮忙。有了这么多人相助,舅舅成了名副其实的掌柜。一天总是笑脸相迎新老客人,端茶倒水,收钱算账。
我的高中是在镇子上就读,也成了舅舅餐馆的常客,舅舅一看见我就对后厨表哥说赶紧拉一大碗面。然后让我坐他跟前抓紧吃饭,一大缸子水放我旁边,吃饱喝足想要帮忙,但舅舅总会说抓紧上学去,好好学习。
那时候比起表哥,我长得更像舅舅,许多客人会问舅舅,这是你儿子吗?舅舅总会笑着对客人说,这是我大姐的娃。那时候感觉舅舅和蔼可亲,勤劳能干,很有有经济头脑,比当时下海的人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在镇子上开餐馆离家近,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好家庭。 就这样经营了十多年,舅舅也在镇子上买了铺面,给表哥买了房子。舅舅也老了,餐馆留给了表哥打理。他回家开始养老了,在家也闲不住,种了几块菜,养了些鸡,他感觉田园生活还是更加踏实。
光阴如梭,今年春节看到舅舅,突然感觉舅舅老了许多。有点轻微佝偻,人依然是那么精神,慈祥的脸上挂着微笑,很亲切,在我的记忆中舅舅做事一直是稳稳当当,有条有序,不慌不忙,一个很老实,很善良的一个农村人。
每一次从老家回天水,舅舅都会给我准备许多蔬菜和各色食物,装满一后备箱。亲自把我送到大马路边,直到我的车消失在他的视野,才慢慢走回去 。其实我也喜欢舅舅送我们的那个感觉,真的希望年年舅舅都能把我送到大马路上。有时候偶尔办事路过一趟舅舅家,看见大门上挂着锁子时,心里会很失落,好像少了个什么!
我的舅舅平时不爱说话,看到我们过的不错时,心里很高兴。我心里也很明白舅舅要表达的一些勉励的话,给人一种力量。
近年来我们农村在赢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舅舅说,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我们广大农村实行,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家就会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这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健康快乐的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每一次都能看见舅舅的微笑,看到轻微佝偻而健康的背影 。
作者介绍
严胜利,笔名山岭,天水市心连心爱心协会会长。天水景民丰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专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爱好文学,喜欢札记,随笔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