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说影视古装剧
文/朱海明
针对娱乐圈里出现的问题,老百姓有意见不说,还影响了文艺事业的正常发展。领导人做出了“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指示。
一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老一辈艺术家也纷纷站出来,指责一些历史题材影视剧,几乎把正史的、野史的、传说的人物和故事写歪了,于是也就出现了胡编滥造、大话戏说、篡改历史的现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我们知道,历史戏和现代戏有很大区别,除了人物的化妆、服装、道具和生活背景不一样,演员的举手投足、身段做派等表演手段更是不同,要有一些古风古韵,给观众一点历史感沧桑感。而穿着古装服饰,表演过于现代化,显然失去了历史题材的特性,也说明演员的文化修养和表演功力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作品的艺术质量。
古装影视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应该阅读相关的原著和古籍,起码要看过四大名著、三言两拍和一般古典文学作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少出一些不知道“武曌”这样的错误和笑话。另外,古人的语言情态和手眼身法步在戏曲中能艺术的体现出来,这些主创人员看过戏没有?估计没看过,看过的也只是凤毛麟角。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多少年:全国那么多专家教授文化人,咋就没有一个听得出来——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不管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屠儿刽子、山野村夫,等等不同人物,全都是一道菜、一锅汤、一律一口的现代化的大白话。敢情专家教授和文化人不是徒有虚名吧?要么就是收了人家好处不好意思张嘴了吧?抑或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全都缄口啦?文艺批评不知从什么时候销声匿迹了,不管什么烂剧也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了,大家一团和气一块儿蒙人,皆大欢喜啊。
说来说去主要还是编剧,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一个文联的朋友说,写影视剧本用不着真功夫,只要能编故事就行。不是吗?啥人都能写剧本,用不着文史知识和写作功底。结果是,你的本子里含金量低没文化,演员怎么能反映出来,有好演员也耽误了。

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以张冠李戴、以情代史、胡诌白咧、裸脱露肉为能事,遭改、戏弄、耍弄、捉弄、玩弄历史,还美其名曰跟国际接轨,哪儿跟哪儿啊。
历史是严肃的铁打的,以史为镜能知兴替,还原历史,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开创美好未来。再不要拿历史开玩笑了,那是要误导社会的。
审核:曹元华
复审:沈新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