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三年祭》
李昱蓉
三年前的今天夜晚11点钟,您安详的躺在炕上永远的睡去了……
虽说父爱如山,可是爷爷的爱却柔情似水。
我忘不了的是。小时候爸妈外出打工留下我一人。是您,在每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凌晨早早地起床为我熬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习惯性的把馒头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我的碗里。
不忘提醒我一句:“赶紧收拾,收拾完吃饱了等着同学。收拾的慢了,同学一来找你,又来不及吃饭了。”
每每想起您来,您的这些话语依然回荡在耳边。
永远不会忘记,您回光返照的那一天。
我挺着9个月西瓜般的大孕肚为您做了一次您最爱吃的红豆沙。我细心的把每一颗带虫眼的红豆挑出来,只留下那饱满的红得发亮的相思豆,用温水泡好。挑捡了许多咱家门前种了数十年的枣树结下的金丝小枣,那些枣是9月份您打下来晒干后选了好的留给我吃的。枣也被放在清澈的水里泡了一晚上。
睡醒了一觉后,我像小时候您给我做饭一样起的早早的。把泡好的豆子放在沸腾的水里,随着水的舞蹈,豆子们不断的顽皮地打滚儿。
红枣也泡好了,可是有硬核啊!我小时候您可没有让我早上空着肚子去上学啊!泡好的枣易切,枣肉不会因过于太硬而切到手。我把每一颗枣都从水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放在刀下,切一条转动一下它的身体,直到只剩下了枣核才放过它。
豆子们在水里玩的时间过长,看起来稍有些疲惫,有的肚子已被撑破,如同吃了一颗绿豆似的。
已去核的枣条条扑通扑通的也跳进了红豆汤里。
这下,相思豆不再孤单了。
闻到了红豆与红枣糅合在一起发出来的扑鼻香味儿时,我拿出了已准备好的红糖,一勺一勺的往里面搅拌,搅拌的过程中用勺儿底儿不断的使劲儿压红豆与红枣,生怕他们脾气不合,过不到一起去。
红糖虽可放可不放,但是您爱甜口儿,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包饺子剩了几个饺子皮,奶奶都会给您包几个红糖馅儿的,我还一直记在心里。
红糖挖了5勺后,我尝了尝,嗯,比我能接受的甜度又齁了一度,这样您的味觉应该得到满足了吧。
我的手如同机器一般不断的搅拌着锅里的三位仙儿,直到他们之间你爱我我爱他他爱你我也爱你,形成了和往常不一样的三角恋时,便可以关火出锅了。
我拿出了带把手的不锈钢盆,赶紧的盛了一盆子用盖子盖好给您送到您和奶奶一起生活了40多年的冬暖夏凉的老房子里。
我一进门,便看到了昨晚上还在炕上躺着不愿意说话的您,这时的您竟然能被奶奶扶着下炕走路了,我心里乐的就像开了一朵最丰满的牡丹花。我用双手端着不锈钢盆,笑眯眯的让您猜一猜里面是啥?您说猜不出。我小心翼翼的把盆放在炕对面的饭桌上,把盖子一打开,您笑了,笑的脸上的褶子不停的颤动,像您去了一辈子的田里的土背,远远的望去隐隐约约上下跳动一般。您喉咙里发出唱了50多年的青衣练出来的爽朗的笑声。
奶奶把脖子伸长使劲儿睁大那满是皱纹的眼睛一看,看到是豆沙馅,赶忙说了一句:“你爷爷这辈子最爱吃的就是豆馅儿了!”
听到奶奶这么一说,我更开心了,仿佛回到了童年,每天围绕在您二位老人膝下不分昼夜的玩耍一般。
我连忙去厨房里拿了一把勺子,左手端着豆馅儿,右手拿着勺子,先挖了一勺轻轻的放在了您嘴边,您尝了尝,脸上的笑容更加洋溢了,仿佛在表扬我,孙女真厉害,还会做这个。
我问您:“好吃吗?爷爷。”
您没有回答,只是使出了您仅剩的最大的力气来不断的点着您那只剩了几根头发的头。
奶奶咽了咽口水说:“你看你爷爷笑的,肯定好吃啊!”
我又赶紧挖了一勺,送到了奶奶嘴里,奶奶看着爷爷,两位白发老人笑的像孩子一样烂漫,脸上的皱纹越发的堆在了一起……
好想问一问,小时候您给我买糖吃,我是不是也像您一样笑的这么好看?您可以告诉我一下吗?
我想听您给我讲小时候您教我唱《小翠花》的故事。好吗?爷爷。
您走了以后,家里的戏曲光盘所剩无几,家里也没有了唱戏的叔叔爷爷来串门儿了。可是每次去看望奶奶,只要她一人在家,还是能听到电视机里传出河北梆子和京剧的声腔儿。
您走了以后,奶奶没有哭,奶奶故作镇定,指挥着孩子们给您洗漱穿衣。爸爸和大大给您穿衣服的时候,他们想放声大哭,可是奶奶不许,怕把眼泪滴到您的衣服上。您一生都爱干净,永远把衬衣领子洗的洁白如新,晒干以后叠成刚买来时的样子,然后小心的放在枕头下面压平整了。因此奶奶怎么允许您穿着被眼泪打湿的衣服去天堂呢?
您走后的五七内,奶奶家里来来往往很多串门儿的嫂子大娘,陪奶奶坐着说话,我们都以为奶奶一时把您去世的事情忘记了。可是她永远记着一日三餐盛饭时,先盛一碗放在她的对面,再放一双您用的筷子。
她还梦见了您给她包汤圆,因为您爱吃汤圆啊。每年的正月十五,妈妈和大妈煮好汤圆后,您都会说一句:“给我多盛几个啊!”奶奶后面肯定会跟上一句:“吃那么多干嘛,天天闹闹胃口不舒服!”
您喜欢喝点用热水烫好的白酒,奶奶又会说一句:“喝那揍嘛,跟猫尿似的!”
您走了以后,再也没听见过奶奶说这些话了……
过了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
少年去流浪,中年掘宝藏,老年做和尚。
家里只剩下了奶奶一人,腊月串门儿的嫂子大娘也不见了踪影。奶奶一下慌了神儿,屋里空荡荡的,说话都有了回声。她自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蹭到了门口,把门轻轻地拴上,转身又蹭回屋里,把看起来宽胖的屁股放到了炕边儿上,紧接着大腿也被放上去了,胳膊肘拄着炕匍匐的爬到了窗台边儿,多年前您给她买的那块儿绣着一朵红色玫瑰花的手帕从第二层棉衣口袋里被拿出来,手帕被她那手背只剩了一层皮,可以用肉眼把每一条青筋都能看清楚的手轻轻地放到了眼睛上。一开始她只是呜呜地哭,哭着哭着嗓音便洪亮了许多,不一会儿便哭的把院子里正在吃地上的玉米粒的麻雀都惊飞了……
让她哭吧,让她把这么多年对您的爱都放声痛哭出来吧!从奶奶25岁开始便与您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她和您度过了58年,21100多天,506400多小时,果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不知她连着哭了多少日日夜夜,她对您的所有的思念才被她歇斯底里的发泄痛快……
爷爷,咱家还是那个家,还是那个小木门,一进门口,您喂牛盛放麦麸子的那口大缸还在那直直地站着。走入院子,打开外间屋的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张族子,只是上面多了您的名字。奶奶还是住西屋,撩开棉帘子,您和奶奶65岁时村委会组织拍的那张合影依然放在您和奶奶结婚时买的那张哈哈镜中间。镜子上面画了一只七彩的蝴蝶正围绕着花丛翩翩起舞,红色毛笔写着“婚姻自主”四个字和一个双喜字。两侧是一副黑框粉底儿行书对联儿:
努力学习
花好月圆双结爱,山盟海誓并蒂缘
镜子的右边还是哥哥结婚时,嫂子拿着的那把手捧花,只是如今上面多了些岁月的痕迹,您放心,您唯一的孙子现在很幸福,以后会更好!
我们三番五次的劝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奶奶用她那只剩下两颗能吃饭的牙齿咬了咬薄薄的嘴唇哽咽地说:“我离开了家,你爷爷回来找不到我会着急的!”
似水流年,转眼已过去三年了。
您在天堂过得好吗?
天堂里有没有白鸽?有没有《杨三姐告状》?有没有您爱吃的豆馅儿?汤圆儿?有没有……
3年过去了,每次回忆起您来,映入眼帘的仍然是您那满嘴的豆馅儿冲我笑的画面,如同3年后今天的阳光一般,那么灿烂,那么温暖,那么耀眼,那么……
写于2022.01.06

李昱蓉,河北沧州人,小学语文老师。酷爱文学,以书为友,时有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