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出席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并致辞,呼吁各国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树忠先生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用艺术创作为理念,创作出大批以冬奥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运用艺术的语言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
此次冬奥会的举办意义非凡,它不仅使古都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充分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文化核心区的魅力;而且,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充分彰显了全人类团结一致的奋斗精神,拼搏向上的乐观情怀。北京冬奥会秉承“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人类受到严重考验的寒冬,使人们昂扬地走在“一起向未来”的春天。

王树忠的冬奥作品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王树忠巧妙运用水墨的流畅感进行创作,体现了他高超的创作“技巧”。一是他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技法,虚实结合,抓住绘画对象的灵魂进行创作。王树忠的冬奥作品,画的是冰雪运动,但并不直接体现冰雪,而是主要写人。冬奥运动员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王树忠的冬奥作品不见冰雪,不写冰雪,却表现出运动员在冰雪上极速飞奔,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体现,画山不见山,画水不见水,但却把山的“无欲则刚”,把水的“有容乃大”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树忠深得传统中国画技法的要领,通过描写冬奥健儿在冰雪上的飒爽英姿,抓住冬奥运动的人文情怀和火热的拼搏精神来阐发冬奥会的理念,体现“一起向未来”的勇气、豪气和胆气。


二是王树忠运用了娴熟的“速写”技巧。王树忠的一幅幅冬奥作品,看起来就是一幅幅速写作品。这些作品精准地捕捉到了冬奥健儿的一个个拼搏的瞬间。滑冰运动员的冰上芭蕾,亭亭玉立;滑雪运动员的雪上飞驰,一往无前;冰球运动员的激烈争抢,勇猛无畏;最有趣的是,他还抓住了冰壶运动员的全神贯注、屏气凝神的样子,静可听针。王树忠本人非常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还喜欢看美职篮、意甲联赛、冰球联赛等各种球赛。他曾说:他画的那些运动员的画,都是在观看比赛的时候,边看边画,边画边看,挥笔秒成的。众所周知,画人物速写对于画家来说是最考功力的。而王树忠的冬奥作品,就做到了用简约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把运动的美好瞬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是王树忠运用流畅的动态线条和不平衡的重心构图来表现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运动理念。王树忠的中国画题材广泛,尤其善画马,特别是奔马。他师从徐悲鸿弟子刘勃舒,素有“悲鸿传人,勃舒门下”之誉。他的“奔马图”运墨流畅,神出鬼没,善于抓住奔马的动态神韵,写出奔马的内在精神气质。而这种创作技法,造就了王树忠流畅的水墨线条和构图方法。他的水墨画既有泼墨的晕染,气势恢宏;也有流畅的线条,潇洒飘逸。他的水墨画的构图往往集中于一点,使整个画面呈现不对称的重心向前的趋势,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风动感觉。他把这种线条和构图技法运用到冬奥作品中,很好地表现了运动员的勇往直前的运动姿态和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是滑冰、滑雪、冰球、滑雪跳台、冰壶、越野滑雪等等任何一种冬奥项目,在王树忠笔下都凝聚成一个运动的质点,他的整个画面就凝聚在运动员的脚下——人与冰雪衔接的那一点,这是这个画面的重心所在。从这个重心散发开来,是整个运动员那激情四射的竞争力量,发散出人类无穷的可以融化冰雪的热情。

总之,王树忠用他手中的画笔,泼洒出一幅幅冬奥的火热场景,感染着每一个观赏者。如果说王树忠的冬奥作品是他的创作技法的充分发挥,倒不如说,这些正是王树忠对北京冬奥会、对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的热爱之情。

中国画最高的境界就是“无”境;中国画技法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技法,中国画写意的最高境界就是写出心中真正的自我——“无我”。“无我”之境就是王树忠冬奥作品给人最深的印象。所以,王树忠创作的冬奥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独到深厚的中国画创作的心得,而且,也表现了全中国人民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热情和期盼。因为,北京冬奥会让我们在面临重大严冬考验中,鼓舞着人类团结一致“一起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