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民间故事
“争香火”的护桥神狮
杨盛科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侧荣昌桥的桥头4角各安置有1只栩栩如生的石狮,雌雄各二, 这是清光绪元年(1875) 时任湖北郧阳总兵兼长胜水师提督龚继昌捐资修筑荣昌桥时请名师巧匠雕刻而成的。当时雕刻石狮和在桥头两端安置石狮除了装饰荣昌桥外,主要目的是镇慑巫水河上游的虾兵蟹将等水怪,以确保荣昌桥的绝对安全 。
4只石狮通高1.8米,长1.88米,腰围1.8米,石狮的材料是采集当地狮子山、凤凰山、马鞍山、轿顶岩山顶峰的巨型石灰石雕刻而成。它们的造型与风格与北方的石狮完全不同,其体型与脸部“表情”既勇猛又秀气,既朴质又娇柔,带有典型的南方苗族风格。它们或昂首警视群山,或睁目怒视巫水河,或口含珠宝玩耍,或怀抱幼狮嬉戏,造型逼真奇特。长方形底座四周镌刻有象征富贵长春的奇花异草图案,母狮胸前的幼狮象征子嗣昌盛,头和背部的13个疙瘩意寓“十三太保”。
据说当年龚继昌请人雕刻4只石狮安置桥头的用意是为了“镇妖护桥” 、“扫邪除怪”,当地群众称4石狮为“护桥神狮”。民间流传有地方民众争相将香火插在石狮面前的故事……
巫水河上游萝卜洞一带河床狭窄,两岸百丈峭壁如刀削, 被人称为江南“小三峡”,15公里长的河床中暗藏有9处“铁门坎”, 激流涌过河床时常卷起9处险恶的旋涡,每当木排穿越“铁门坎”时旋涡就将木排掀翻或打烂,经常跑洪江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放排高手们都不敢闯此9处险关。据说每处“铁门坎”下面分别藏有1窝修炼千年的虾兵蟹将,它们常凭借萝卜洞天险兴风作浪、发洪水冲垮沿河两岸的桥梁和庄稼,危害一方百姓。
石狮雕刻成功、举行“开光”安座仪式不久的一天深夜,虾兵蟹将们像往年一样倾巢而出,推波助浪,顿时巫水河上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暴雨如注。虾兵蟹将们驾着洪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朝荣昌桥扑来, 滔天洪水已漫过桥面,企图冲垮新建的荣昌桥。这时,新“上任”护桥的4只石狮见状一齐腾空而起向虾精蟹将们猛扑过去。邪恶永远无法战胜正义。经过一阵激烈的厮杀,虾兵蟹将等水怪们招架不住, 纷纷败退回萝卜洞。随着虾兵蟹将们的败退,洪水也渐渐地消退了。第二天清晨,蒋家团(今湖南城步儒林镇城南社区)沿河地段的菜地里有菜农捡到一丈多长的虾须、八尺长的蟹钳、门板宽的鱼鳞,菜农们明白了:这是4只护桥神狮在当晚暴风骤雨中勇斗虾精蟹将、镇妖护桥时留下的战果。
虾兵蟹将等水怪们战败后不甘心,它们根本不把护桥神狮放在眼里,每隔三五年就要发一次大洪水,决意要冲垮荣昌桥。每当它们在上游推波助浪时,远远望见4只神狮总是怒目圆瞪坚守在桥头,每次都吓得慌忙逃回原处潜入深水魔窟,故100多年来虾兵蟹将们始终无法冲垮荣昌桥,极大地方便了湖广商贾与过往旅客。因此,荣昌桥头的4只石狮在民众心中成了扫黑除恶、除暴安良、维护巫水河上游两岸安宁和方便南北行人的“护桥神狮”,许多赴广西贩盐的挑夫与商贾听了神狮护桥的故事后,过桥时都纷纷在忠于职守的护桥神狮面前各燃一对蜡烛,燃三柱宝香,烧几叠冥钱祭祀以示敬意。民间百姓为了让新生婴儿好带养,其父母将婴儿的姓名写在四方红纸上贴在狮子胸前,祈求神狮护佑;有些小孩无缘无故地多病痛,其父母就将孩子带到母石狮前燃香点烛祭拜,以求得孩子的安宁。据说祭祀了神狮后,该小孩“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因而使荣昌桥两端常年香火不断,烟雾缭绕,成为当时一道奇特的风景。有时4只石狮面前的香火比当地土地庙、寺庵的香火还要旺盛,土地庙与寺庵反而被香客们冷落。有人说, 桥头两端的4只神狮“争抢”了附近寺庙的香火;有正义感的香客们说,神狮们为护桥立下奇功,这是它们应该享受的“待遇”!过往行人与各地游客从这种奇怪的现象与议论中悟出一个道理:不管你是什么神仙,也不管你是何方菩萨,只要你不贪不贿、清正廉明;只要你肯为民众办实事、真心实意维护社会治安和百姓利益,自然会受到世人的敬仰,既不用“争”也不用“抢”,众百姓自然会将“宝香”插在你的面前!
如今,萝卜洞的妖魔水怪们都被关压在白云电站大坝下面的“水牢”里,再也无法兴风作浪。4只护桥神狮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人民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双重保护。

作者简介:杨盛科,男,1947年出生,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湖南省苗学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城步杨家将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城步县文联会员。
推荐阅读杨盛科作品
点击阅读-“古稀杨老讲故事”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