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沛水诗评之二六二:——赏析侯小成先生七绝《元宵节遇友有感》文/于卫东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东山沛水诗评之二六二:
塞外横城冰雪涩,夜愁灯色却不同
——赏析侯小成先生七绝《元宵节遇友有感》
文/于卫东
近日读到侯小成先生的《元宵节遇友有感》颇有些感慨。购书自学格律诗,并且把诗写得有声有色,这是我没想到的。侯先生七绝分享如下:
元宵节遇友有感
文/侯小成(小城银杏)
塞外横城冰雪涩,夜愁灯色却不同。
去年此处元宵暖,今眺不堪觅旧容。
元宵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仅次于元日(春节)重要的节日,男女老少皆可外出参加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有的地方元宵节还有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诗人突然碰见了一位朋友,有了别样的感受,突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首联"塞外横城冰雪涩,夜愁灯色却不同",在黄沙古渡的横城,黄河冰冻还未开封,正月初六下的那场春雪,还有残雪没有消融,诗人用了一个"涩"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近两年由于疫情等种种因素,特别是二〇二一年十月疫情肆虐银川,抗疫取得了胜利,却付出了很大代价。每个人工作生活都不容易。这是人生之路的艰难,也是人生的艰涩。"夜愁"描摹的是内心世界,"灯色"描写的是外部环境,它们是那样的不同。二者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尾联"去年此处元宵暖,今眺不堪觅旧容。"去年此时在这个地方与朋友赏花灯、吃元宵,感觉是香香甜甜暖暖的。第三句的转,攒足了劲,已经有了第四句的影子。诗人在结句点出了现在看到的是朋友旧容易逝衰老的面孔。不由发出"时光荏苒,人生易老"的感叹。
这首七绝,从立意上来讲,是在元宵节灯会游玩时,遇见朋友。而恰恰是去年,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元宵节灯会上、同一个朋友又见面了。朋友的容颜却与去年大不相同,让诗人突然感到时光白驹过隙,进而引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一般写元宵节热闹场景抒情诗词,是写元宵节吃汤圆(团圆)、赏花灯、猜灯谜、观社火等让人欢乐的情调为主。而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时光荏苒,人生易老"主题,因此,诗人用了《元宵节遇友有感》的诗题,是因元宵节邂逅老朋友忽发"人生易老"的感叹,创作这首七绝的。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起句的"涩",是全诗的基调。它不是寒冷,而是一种惆怅,怅然若失。承句,在诗人的心中一个"愁"字和元宵节灯会上展出的各色花灯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转句,"暖"说去年和朋友一起品尝元宵时非常暖和;结句,"觅"体现在都不堪看朋友的面容了。把它们看做"诗眼"也未尝不可。
这首七绝,抓住看到朋友面容一刹那间的震撼,以诗句表现物是人非心灵感受,是比较成功的。
当然,这首诗也有一点毛病。如,第四句"眺"和"觅"都表达的同一个意思。这在格律诗中叫重复。因为绝句体量很小,只有28个字,因而必须做到惜墨如金,还需诗人下功夫打磨、精炼。瑕不掩瑜,不失为一篇佳作。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2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