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绝响》
作者:余秋雨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这里,满耳满脑都是《广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个神秘来客的叮嘱,没有向任何人传授过。一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嵇康会演奏这个曲子,多次请求传授,他也没有答应。刑场已经不远,难道,这个曲子就永远地断绝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点慌神。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
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
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构成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退让呢?
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
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宫廷旨意,维护原判。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从容赴死。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王娜(宸熙),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儿童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专业高级教师,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播音主持专业高级教师,北京市文化系统高级职称,北京文联文艺志愿者,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顺义区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顺义区舞蹈家协会理事,顺义区作家协会会员,顺义区朗读者理事长,顺义区朗诵艺术团团长。
历届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顺义赛区评委,首届北京乐淘诗会顺义展演区副总导演、执行评委,顺义区“胜利杯”第三届朗诵大赛特邀评委,顺义区“慧读胜利 乐享经典”读书朗诵比赛特邀评委,顺义区金秋文化旅游季暨第三届欧菲堡“红酒与艺术”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朗诵嘉宾、主持人,顺义区首届“顺美杯”《致敬最美逆行者—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朗读者诗歌朗诵会总导演、点评嘉宾、主持人,顺义区“书香飘京城•阅读颂小康”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式暨线上诗歌朗诵会总导演、点评嘉宾、主持人,顺义区《纪念五四 青春飞扬》同诵一首诗”学校专场线上诗歌朗诵会总策划,顺义区“诵读红色经典,牢记初心使命”庆祝建党99周年诗歌朗诵会总策划、评委,顺义区“追寻红色家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朗诵会导演。
有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文优秀作品选》、《当代诗歌精选》、《农民日报》、《京西文学》、《顺义文艺》、《闪烁的星群》、《七月诵歌》、《中诗网》、《华语作家网》,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