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春回大地 春雨潇潇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这时太阳黄经位于330°。
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雪融化、降雨开始。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就是黄河流域一带,人们看到降水由雪变成了雨,因此给这节气取名“雨水”。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只是刚春意萌发,还会乍暖还寒的话,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人们会明显感到春回大地,田野一片生机,正是九九歌中的“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时节,农民们快要闹春耕了。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七九河开,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开始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的雨,柔柔的,绵长的。雨中,春回大地。春雨贵如油。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薹开花。 农业开始灌溉。俗有语:“冷雨水、暖惊蛰, 暖雨水、冷惊蛰。” “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也预示了雨水后气候的变化。
雨水时节虽然草木萌动, 阳气渐升,天气回暖,生机盎然, 但寒流也是一年中最多的,常有“倒春寒”。 所以,此时注意 “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温暖,桃李含苞、樱花开放,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胃。” 《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 香椿、豆芽、豆苗都是极好的时令芽菜
雨水的雨的古字,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 ,每行三点。这个象意,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现在,雨水节气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春天,你好!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