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在行动】从“精打细算”到“小步快走”——北孟镇后朱家庄子村调研思考
昌组宣 昌邑党建 2022-02-18 21:12

近期,围绕如何加强村级治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我们到北孟镇后朱家庄子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该村在村“两委”换届后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步入“快车道”,而且有的工作在全镇领跑,村干部的脸上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从一个后进村转变成工作先进村,从集体经济薄弱到增长到10余万元,从户户通、厕所改造推不动到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一个地处偏远的农业村,没有资源,没有禀赋,没有“大项目”,没搞“大呼隆”,这个村发展都经历了什么?引起了我们深入思考。
后朱家庄子村位于北孟镇址东5公里,同高密市大牟家镇接壤,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除此没别的收入来源,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庄体量不大,共有305户,1111口人。新任村“两委”班子共4人,党员39人,60周岁以上的15人,35周岁以下的7人。总结起来,新任村“两委”班子上任之后,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
办实事、聚民心。人心齐、事业顺。新任村“两委”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推进“户户通”工程,班子成员全部靠上盯上,仅25天修了3万平方米,一跃成为全镇“户户通”工作先进村。老百姓看到村里的变化,自发用行动支持。不久村里就有一项民生工程资金不足,党支部书记朱玉波率先捐出3万块钱,老少爷们也踊跃捐款凑钱。该村一共才300余户,捐款竟达73万元!86岁的独居老人、远嫁新疆的单亲妈妈纷纷要求出钱出力,连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也把人生第一笔稿费260元捐给村里。后来,村里又陆续进行了清洁能源推广、生活污水改造等工程,特别是农村厕改完成率位列全镇第一名。
挖资源、快增收。腰包鼓、干劲足。新任后朱家庄子村“两委”始终把村集体增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竭尽全力把村里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多方发力、步步推进。该村基本没有村集体用地,新任村“两委”班子就从湾塘沟渠以及“四荒”地等边边角角“抠”出来,再整合村民耕地,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村委屋顶空着,就赶紧联系银行、企业上光伏项目创收;村集体大棚能出租,赶紧抢修并联系企业出租创收;邻村和肯德基、麦当劳发展“订单农业”,也赶紧去合作种植土豆、玉米等“蹭点汤”……就这样,一步步村集体开始“进账”了。当前,他们已邀请农业博士检测了土壤成分和水质,计划种植新品种西红柿,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
借外力、成自势。借局布势,力小势大。今年大年初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第一书记邀请在外企业家、大学生以及本村村民代表等近30人商讨村庄发展规划,并着手准备到寿光三元朱村、昌乐庵上湖村等参观考察,提振精气神、奋战新一年。潍坊市派驻朱家庄子村第一书记张会军同志自己在村里租房住,对村里大事小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他联系潍坊市残联为村里补助启动资金、为残疾人发放过冬新衣,并牵线搭桥引进西红柿种植新项目。党支部书记朱玉波同志多方联系发动,不少民事工作由该村四任村党支部书记共同推进,多名在外企业家纷纷解囊,高校学生献智献力,共同推动村庄发展提升。

后朱家庄子村这大半年的发展变化,给我们几个启示:
把握了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坚持党建引领。纵观后朱家庄子村这一年的发展变化,始终都是镇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村党支部在挑大梁、唱主角。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又是最关键因素,朱玉波同志放弃了月薪7千多元的工作,全职靠在村里,让人很感动。说一千道一万,人的因素最关键。调研中他多次提到,只要自己真心为老少爷们着想,说话就管用了,大家也愿意听了,村里的事明显好办了。这也说明工作中,我们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实“头雁领航”工程,用好擂台比武、导师帮带等举措,靶向发力、精准培养,真正为农村发展培育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领头雁”。
把握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求实求是。朱家庄子村新任“两委”班子成员上任后,他们没有豪言壮志,也没有追求“大手笔”“大呼隆”,而是结合村庄实际和基础“实打实”的发展了几个实实在在的创收项目;他们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将村庄以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重新利用起来,进一步丰富新的种植项目;他们更没有追求“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尝试着与周围成熟的合作社合作,与成熟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托管机构合作…….点点滴滴,无非都是千方百计的让成本少一点再少一点,让见效快一点再快一点。
把握了一个根本路线,就是坚持组织起来。朱家庄子村“两委”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路修通了,党员群众的心气也顺了。这样一件小事就把支部、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了,群众对支部有了信赖,镇村基层治理也有了抓手,农村厕改、清洁能源改造等难题迎刃而解。第一书记始终坚持吃住在村里,申请资金、联系项目、申报补助;在外企业家拿出真金白银帮助村庄发展等等,都给村庄带来了资源和活力。这样有了号召力和领导力,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实现了思想上认同、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从、感情上信赖,将为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集聚源源不断的能量。
(供稿: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