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大山的皱褶里,年味似散未散。转眼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提醒着人们年还没有过完。我们这里有种说法叫“过完十五过完年”,闹完元宵节人们就正式安心的工作或干农活了。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经过村两委的协调,县剧团的车开进村时正是中午九点。虽然日上三杆高,但人们并没有感到温暖。轻阴、有风,过年时大门口上挂的灯笼摇曳着。风掀起的对联一角也摇曳着。村中的露天广场上,随着剧团的到来开始热闹起来。
戏台还没搭建好。村里的人早就来了七七八八。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早早就坐在前排的马扎子上了,一大群半大毛头小子则转到后台看演员化妆。前前后后都是人,连路边的石阶上也坐满了人。多少年看不到唱戏的了,这次来看戏听戏的人甚至比平时看露天电影时来的都多。我围绕着广场转了一圈,照了几张相。让我真正感受到,年纪大的乡亲们所发散出来的热情和对传统戏曲的热爱,让我正真知道了台上的老师们是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和传承下去的了。在电影、手机、流行歌曲横飞的今天,尤其是新一代的观念和审美不一样的现在,坚持传唱是多么的坚难,可能有时也倍感无奈吧。
嘈杂中没听清,舞台上已报完幕了。鼓点敲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鼓点的节奏,武生手执马鞭走的庄重而有力,大嗓门哇呀呀呀呀唱将起来。青衣花旦们则脚步轻点着舞台,轻盈的步子半遮面的走将出来,极美的扮像和优美的唱腔,惹得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美目左顾右盼人物心理活动拿捏到位,戏词如倒豆子似的从她的眉眼中、从浅笑掩颦中、从她一举甩动的“水袖”中,从她的优雅的身段中,自然贴切的唱出来,飘到空中,侵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优美的唱腔淹没在一轮又一轮涌起的掌声中。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舞台上红脸的英勇、黑脸的忠、白脸的奸诈、紫脸的精灵,从脸谱衣装上也能辨出三分人物。众生演义着悲欢离合;忠诚奸谗;有精忠报国的牺牲精神,也有贪占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歌颂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弘扬大公无私的正能量精神。
老人们看得入神嘴里不由哼唱着,抽空还时不时的对旁边的人解说几句。他们的心和舞台上的人物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终于大快人心有了一个圆满的人心所向的结局,那一度平静下来的掌声又忽然膨胀起来如海如潮。
戏再好终究还是要散场。当所有演员上台谢幕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掌声真像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已经分不清台上台下了,掌声欢呼声整个的广场就像是一片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