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诗
七绝 温室盆桃
连振华
搭架肥泥不胜劳,
玉瓶温室育夭桃。
其华灼灼无成果,
未若荒坡自长高。


(生活随笔 )
岁扫
有道是:独女刁蛮小公主,单儿任性少皇帝。老师话语是圣旨,父母说教就是后窍出的一股气。
文学泰斗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我不想知道,别的不幸的家庭好像又还没有找到。我知道的,仿佛就我非常不幸,我这清贫蓬门竟然就摊上一个“小公主”。其他不敢跟人比,但在劳作上,肯定能与任何朱门大家的小公主少皇帝比,比拼谁做得更少一些——当然不算看手机。
曾经,自从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我提议应该让孩子适当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譬如帮忙做一些家务事。孩子妈一听就抢过话屁股横着说:孩子还小,如今念书比做什么都辛苦,现在又不是以前农村拼生存的年头,这点家务事我一只手都不够做,你要孩子学习分心干什么!我想解释,可是没完没了的唠唠叨叨根本就不再给我插叙的机会。每一次,我都只能兴叹;每一次,“秀才遭遇大头兵”的画面都会恰好无来由地浮生在脑际。
多亏壬寅来及时,猛虎出山一声吼,“大头兵”吓得离家远处走,孩子无形中少了一间包庇所,于是也就可以温习一下《劳动最有滋味》之类的旧功课:刷碗洗筷,晒收衣服等开始做起来了。
放寒假的那一天,她回到家便问,什么时候回农村老家?我问了她才明白,是班主任交代了,假期同学们一定要参加适当的劳动,并且是落实“减负”政策中的假期作业。
不单单我,我想很多家长都将会如我一样,为这事会真心地给学校拜佛敬香念阿弥陀佛。
“怎么一定要到农村呢?”
“老家才有事情做呀,刨红薯,挖马蹄,堆稻草……”
“年前老家乱。”我打断她的话,“用不着跑那么远,你看咱们家脏乱得像什么?就在这里大扫除吧!”我不由分说便将事情定下来,还不忘哼上一句:“一屋不扫,奢求扫天下。”
我叫她休息几天,告诉她年前大扫除,过小年那天最是黄道吉日。
她马上嘲笑:“爸,想不到你还真迷信。”
“你错了。”我有点心虚,可还是立刻霸气纠正,“这不是迷信而是继承,对传统的继承,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对自己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感情和热爱。”我觉得自己好像帮她思政补课。
小年到了,吃了早饭便开始打扫。她毕竟没做过,也许见都没怎么把全过程认真见过,因为过往全是她妈包揽的。如今面对着这脏乱差,似乎茫然了。
“老师怎么样教你们写文章的?”我尝试给点提示。
“先整理材料,再列提纲,然后写。”答得简洁。
“你可以触类旁通,就把这工作看成写作,写景状物文章,按照合理的方位变换顺序去描摹。”
响鼓不用重锤,她意会了。拿了长长的扫帚出屋子外边清扫起来:先外后内,先高后低。扫了高墙洗窗户,擦柜顶, 清抽屉,整理乱物。几个小时在忙碌中悄悄溜走,屋子也逐渐干净整洁起来。在她准备结束,拿拖把要拖地时,我叫住她,指着一根LED长管灯叫她看。
灯管灰头黑脸,自然也得清洗。挂得高,她便在大桌子上叠椅子才勉强够得着拆下来。可是,由于恐高吧,颤颤的手一不小心灯管滑落下来,在椅背、桌边各叮当响地碰了一下,跌落到了瓷砖地板上。神奇的是灯管竟然完好无损!我惊讶地看着,心中情不自禁地为我们的中国制造喝彩;同时也联想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蓦然间似乎明白了为何万死之中竟然会有存活者。
弄干净后再谨慎地安装上去,开关打开后灯不亮了。连续拆装,一遍又一遍,忙的不亦乐乎。我提示她用学过的物理电学知识去处理。又弄了一段时间,终于排除故障将灯点亮了,接近灰暗的房室骤然亮堂起来。
她下来,长长舒了一口气:“真难搞,累死了!”
“追求光明和美好,从来都不是容易和轻松的事。”
“嗬,有点生活哲理呀。”
她说完,笑一笑,然后拿着拖把跟最底层磨合去了。
2022.01.24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