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作者:崔凌燕,女。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教师,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评语:崔凌燕创作的这副对联,不难看出有欧体特征,写的干净工整,很认真。就这副作品而言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一是临帖少,字形把握不准。比如你写的“大”字、书写时一定注意大字的撇画,头部略粗,然后行笔略细,之后再变粗,最后变细收笔。这个过程要细微地表现出来,不可夸张,但要能看得到,否则不美。横画之下,撇短捺长;捺脚平伸,不可过尖。你的捺画写长了。书写时横画之下的部分,撇短捺长。收笔的时候,捺脚向右平伸,不可写得太尖,要有圆润感。捺脚的高度,一般略高于左侧撇,当然不是绝对的,根据字形安排。
二是字写的呆板,不率真,整体气韵不足。
书法是长期的一个过程,希望在创作之前稳扎稳打,多临摹,从中体会起行收的独到不同处,当掌握细节后在创作中也是潜移默化加进去细节,这样出来的作品会更加有品头,有看头。
记得一位师友有一段话:“对于欧阳询呢,我个人理解是欧阳询的楷书可以说是在中国楷书的历史上排第一位的,不说格调,就是在笔力上,力能扛鼎,那么这个力来自于哪里,就是篆隶,他的根本就是篆隶,另外在造型上又做到了极致,无人能及,那同时也是问题,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发挥自我的余地,就是你再怎么写,你在笔力上无法超越他,在造型上他搞的很好了,你不能随意动,一动就俗了,何况在没有篆隶的基础上你去描摹他的皮毛,就容易越写越滑。也很难学出成果来,比如说颜真卿,在他之后有钱沣,翁同龢等等,但是欧阳询之后就没有了,超不过他。”,仅供参考。
点评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