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4章 我们都可以很棒
胡佳让大哥给自己在华师大校门前照了好几张相,随后走到坎家福跟前,“家福,你过来,让我大哥给你也来两张。”她转身向拿相机男孩,“大哥,这是我们老乡坎家福,你给他也来两张。”
男孩举起相机,“好嘞。家福,我给你照两张。”
坎家福心里犹豫片刻,还是拖着箱子来到校门前的中央站定。男孩卡嚓两声,给他拍上几张。随后他向两人走过来。
胡佳笑容满面看着坎家福,“这是我大哥胡志远,武汉大学念大三。”他又看着自己的大哥,“大哥,他叫坎家福,川江二中毕业,也是来华师报到的。”
胡志远微笑伸出手,“你好,家福,认识你很高兴。”
坎家福紧紧握住他的手,“你好,志远哥。前段时间,听你爸爸谈到你,今日一见,果然风流倜傥,英俊潇洒。”
胡志远握了握他的手,“家福,你也是风华正茂,气度不凡啊。”
坎家福和兄妹俩有说有笑走进校园。
胡佳看着他问,“家福,那天扭伤脚的女孩……,哦,庞玉冰,她也上大学了吧?”
坎家福眼睛看着前面径直向前走,“是啊胡佳。她考上华中中医大学,也是今天去学校报到。”
胡佳似乎想起什么,“你刚从华中中医大过来?”没等坎家福应声,她嘻嘻一笑,“庞姑娘人长得漂亮,又知书达礼,今后一定很了不起。”
坎家福呵呵一笑,“你也一样啊,还有你哥,我们大家应该都了不起。”
胡佳和哥哥高兴地笑了。
坎家福所在的班级,是华师大85级中文系108班,共42名同学。辅导员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她一头光泽运动式短发,五官端正,热情活泼,笑容可掬。同学们一见,便喜欢上了她。她叫杨爱君,华师大刚毕业后留校工作的。杨爱君担任班级辅导员不久,经她提议,由坎家福担任班级班长。这天早上,离上课还有十来分钟,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杨爱君随着人流来到教室。她先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然后看着坎家福,向他点了点头。
坎家福微笑着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向教室前面站定,郑重地向大家鞠躬,“杨教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如果你没做任何准备,突然被要求站在台上当众讲话,你此时该怎么办?”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面面相觑,有的小声嘀咕。
坎家福一笑,“告诉大家,如果换成我,我心里一定很紧张,弄不好可能脸发红,甚至急出汗来。”众人一听,有的笑,有的点头,有的像在思索。
“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我和杨教师,还有其他班干部商定,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班级开展‘课前5分钟主题演讲’活动,轮流安排一名同学作5分钟的主题演讲。”大家一听,又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大家把目光一起聚焦在他的身上。
坎家福定了定神,“主题演讲,从我开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都可以很棒》。‘棒’,从木从奉,‘木’与‘奉’结合起来,表示‘小树生长的高度接近到顶’。我们进入了华师,已经不再是‘小树’了,我们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碗口那么粗了。”大家一听,哈哈笑了起来,少数几人鼓掌。杨爱君也笑了。
“但我们还远没有达到很棒的程度。我们都可以很棒,有三条途径:多才,善讲,多艺。我们要让自己‘多才’,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是‘多才’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博览群书,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学校图书馆的书很丰富,我希望那里能成为我们‘多才’的宝库,当然,我们首先是认真听课;我们不仅要多读书,多记忆,而且要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会写’,写的多,写的好,是‘多才’的另一种表现。我们应多动笔写文章,写诗歌、散文、小说、学术研究文章等都行,我们打算在班级办一个刊物,好的文章先在班级刊物上刊登,再向校刊和其他报刊杂志推荐。我们要让自己‘善讲’,就是要很会讲话,能言善辩,能说会道,而且是用普通话讲。别人听了我们的讲话,能心服口服,受到教益,能感到亲切、真诚、愉快。我们每天课前五分钟的主题演讲,只是一种形式,我们还要采取更多的形式,让自己会讲话,讲好话。我们要让自己‘多艺’,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很重要,我建议,每天安排至少半小时练习写字;体育锻炼、音乐、舞蹈、球艺、棋艺、武术等,凡我所好,尽可能得到弘扬和长进,也让我们大学生活丰富起来。”
坎家福见大家都显得十分兴奋的样子,最后道,“我们都可以很棒。你,我,他,都可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听完他的演讲,全班同学兴奋地抱以热烈的掌声。
坎家福向大家鞠躬致谢,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大家又把目光投向杨爱君。杨爱君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婉尔一笑, “同学们,《我们都可以很棒》,这个主题演讲非常好,听了让人耳目一新,我很受教益和启发。我很赞同班长的观点,我全力支持和参与同学们为‘长高、长粗、长壮’所作的一切努力。我也希望在这四年里,我们都可以很棒。”大家听杨爱君这么说,倍受鼓舞和喜悦,再次热烈鼓起掌来。
上午的课结束后,坎家福随同学们走出教室,向自己的宿舍方向走去。还没走多远,只见胡佳手里拿一白色小纸袋,高高兴兴地跑了过来,“家福,你的照片。我刚拿到就给你送过来。”
坎家福接过照片一看,想起华师大校门前胡志远给自己照的相。他微笑地看着照片,“胡佳,谢谢你。有机会,代我也谢谢你哥。”
胡佳甜甜一笑,“好吧。喏,还有我的相片。”说完,把自己在校门前照的相片递给他。
坎家福接过她的照片瞧了一眼,“胡佳,蛮漂亮的。”
胡佳满心欢喜,“你觉得漂亮,那我就送给你做个纪念吧。”说完,她转身一溜烟似地跑开。
坎家福见状,向她喊,“哎,胡佳。我们天天见面啊……”
坎家福见她跑向远处的身影,便将她的照片放到装有自己照片的白色纸袋里,回到自己的宿舍。
同寝室的李子文看见他手里拿着装有相片的袋子,趁他不注意,一把抢过来。他掏出相片,见是一位漂亮女孩的照片,哈哈一笑,“唉,我们的大班长,这漂亮的女孩是谁呀?该不是你女朋友吧?”
坎家福抢夺相片,“子文。别瞎说,快把相片还给我。”
李子文把手一缩,周文光接过照片,“这姑娘是漂亮的。我说班长,八成是这姑娘喜欢上你了。她叫什么名字啊?”
坎家福蹿到周文光跟前,左手用力捏住他拿相片的手腕,周文光顿感疼痛难赖,“哎哟哟!家福,你轻点。”
坎家福右手一把接过照片,“你们两个别乱猜瞎想了。这女孩叫胡佳,英语系的,我们老乡。”
李子文笑嘻嘻,“老乡?那正好有戏,你看啊,这姑娘……”
坎家福一边把相片放在自己箱子里,一边打断他的话,“得得得,你想发表主题演讲,有的是机会。走,吃饭去。”
周文光、李子文,还有其他几个同学,听他这么一说,笑嘻嘻地拿起自己的碗筷,随他一起去学校餐厅。
余艳红考取河南财政专科学校,即将开学之际,楚国良叫上坎家和,两人一起送她去武昌火车站,然后由她改乘火车去郑州的学校。楚国良和余艳红、坎家和乘坐一辆由江林镇客运站驶向武汉火车站的客运车。余艳红坐在车内左侧靠玻璃窗的座位上,楚国良和她并排坐着,坎家和坐在车内右侧和楚国良并排相对的座位上。
客运车行驶不久,余艳红靠在楚国良肩上小憩。楚国良向窗外眺望,道路两旁的树木、田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曲折的湖泊,尽收眼底。客运车里的人,有的在说话,有的在打盹,有的在向窗外眺望。
客运车驶入两山之间的公路上,前面路边有人向车招手。司机停车在他们跟前打开车门,五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上了车。一个中等身材、上身赤膊上纹有赤龙、光着头的男子和一个瘦长、留着长发的男子,手里拿着衣衫向车内后面走来。“瘦猴”扶在最后座靠椅臂上,“光头”手扶在楚国良坐着的椅臂上。坎家和瞥了几人一眼,下意识的摸了腰间的“三节鞭”。
车向前行驶正穿过一条山谷。那几个小青年亮出明晃晃匕首,凶相毕露。
“光头”和“瘦猴”恶狠狠地喊,“打劫!识相的把钱都给拿出来。快!快!快!”
车上的人一下子惊呆了,胆小的看着对方凶神恶煞的样子,手伸向口袋;也有不动声色、静观其变的。
余艳红惊醒过来,见一歹徒把匕首架在楚国良脖子前,顿时惊呆了。她用手紧紧握住他的胳膊,紧张地叫唤一声,“国良。”
“光头”将匕首向国良脖子收紧,怒视他和余艳红,“快快快,拿钱。”
楚国良转身扶住余艳红胳膊,“艳红,别害怕,他们只是要钱。”随后将她向靠窗边挪动,然后看着“光头”,“这位兄弟,动刀子可不是好玩的。你们只是求财,我把身上的钱给你们就是。”他朝坎家和看了一眼,坎家和会意地眨眼。
楚国良从裤兜里掏出好几张10元票子。“光头”左手伸过来准备接钱,楚国良手一松,钱往下掉。“光头”一愣,看钱落在地上。坎家和三节鞭“咚咚咚”几下,击中“光头”持刀的手腕,匕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楚国良趁机一拳重重打在“光头”下巴上,随后右脚出击,朝他的腹部飞起一脚,“光头”一下子倒在椅上。
“瘦猴”见状,扬起匕首向楚国良刺过来。坎家和上前,左手变爪,一把紧紧锁住“瘦猴”的右手碗,右拳朝他脸上猛地一拳,随后右脚飞起,将他踢倒压在“光头”身上。
坎家和大声喊,“国良哥,这两个交给你了。我来对付其他几个。”
楚国良上前,用身子压在两人身上,双拳并用,一阵猛打。车上其他三名歹徒见“光头”和“瘦猴”被制服,持刀向车后奔了过来,不料奔在前面的一位刚迈脚不久,被靠外坐着一中年男子用脚一拦扑倒在地上。坎家和趁机跳到那歹徒身上,三节棍子向另两个歹徒甩了几甩,两个歹徒顿时捂住头喊爹叫娘。
中年男子大喊一声,“大家一起帮忙,收拾他们。”
车上乘客一听,纷纷动手,不一会便把五名“混混”全部制服。
一乘客愤愤地走到“光头”跟前,“踢死你,看你不学好。”说完,连踢几脚。
另一个乘客发狠道,“年纪轻轻不学好,该打。”
人群里议论开来,“送派出所去,让公安好好整治整治。”
“再来个‘八一八’,送去枪毙。”
车内混乱成一团,五“混混”被众人踢打得直叫唤。
楚国良见众人发泄差不多了,站起身来,“各位长辈、兄弟姐妹,大家住手,请听我说几句。”
众人停住手,大家一起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一位长者望着他,“这小伙子真不错。”众人纷纷点头。
楚国良双手相合向大家拱了拱,“各位长辈兄弟姐妹,这几个人,今天为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惩罚。他们都很年轻,干这样可恨的事情,可能也是一时犯了糊涂。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再为难他们,也不要送他们去派出所,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相信他们今后能重新做人。”
那位长胡子的长者手指着楚国良,“这位后生大仁大义。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家说是不是啊?”
众人纷纷点头,“是啊,是啊。”
客车师傅打开车门,“光头”等五人灰头灰脸先后站起来,踉踉跄跄朝车下走去。
客运车上又恢复如常。余艳红喜形于色,她拿出一毛巾给楚国良擦着头上的汗水。
一位老爷爷微笑向国良伸出大拇指,“小伙子,真是好样的。镇定、勇敢、机灵,心地也很善良,像做大事的人。”他又朝坎家和看去,这小青年身手不凡,机警过人,是块习武的料,假以时日,必有番作为。”众人纷纷点头。
坎家和和楚国良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余艳红笑嘻嘻望着楚国良,也开心地笑了。
(责任编辑 胡采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