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上江南》
赵宗彪 著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
《木上江南》:
刻刀下的四季弦歌
文︱大河奔流
收到赵宗彪的新书《木上江南》,是在一个久雨初晴的早上。一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将临,阳光和清风从打开的窗户进来,已经带着春的气息。
我在早春的窗前阅读这本特别的书。说特别,因为《木上江南》不是一般的文字书,而是一本木刻作品集。淡黄的封面厚实粗糙,封面正中嵌镶着棕色原木,伸出手指轻轻摩挲,可以触摸到大自然未经雕饰的本色。书中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收录了160多幅木刻作品,真可谓一书在手,四季在握。

以节气为题材的书籍和文章不少,但用木刻的形式完整地表现二十四节气,可能不是很多;而将木刻形式、节气特征、江南特色融为一体,则恐怕更是少见。书中的一幅幅作品,围绕江南和故乡,刻画春锦绣,夏葳蕤,秋丰盈,冬蛰伏,组成了一曲四季弦歌。这些作品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瓜果菜蔬,老屋家园、春耕秋收,无不体现着万物有灵、人间美好。一幅幅画面配上宗彪夫人、作家王寒隽永优美的简短文字,更是诗情洋溢、趣味盎然,看着,读着,怎不教人忆江南、思故乡!
我并不懂木刻,甚至分不清木刻和版画的区别。印象最深的是古元那一辈版画家的作品,有一幅由吴凡创作的版画《蒲公英》更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画面上一个农家少女在割草间歇,撅起嘴巴吹着一朵蒲公英,成熟的种子像降落伞般飘飞。画面非常简单,但给人以无限遐想。而宗彪的《木上江南》,在黑色的底板上刻出白色的线条,黑白分明,刚劲利落,优美流畅,简约清新,同样给了我美好的艺术享受。

——一树花枝,一只鸟儿衔着花果,飞向笼里的另一只鸟,名曰《递春》:“在春天,鸟也有儿女情长,也有爱恋与承诺。”
——三分之一的画面是屋顶,三分之二的画面留给黑夜,夜空有一钩弯月,屋顶有一只蹑行的猫,名为《夜巡》:“春风识趣,温柔吹过梁上屋檐,屋顶上的猫叫着春天。”
——一树花朵飘落,铺满了草地,女子擎伞树下独立,取名《落红》: “落花时节又逢君。每一次风吹过,总会吹落一些花,吹散一些人。人生忽如寄,莫辜负春天的花、夏天的云、秋天的果。”
——一领蓑衣,一顶箬笠,一把锄头,一柄钉耙,寻常农具组成了《农家》:“春风吹过旧人故里,回乡的路,很短又很长。”
——一片横卧的蕉叶,叶上十数颗樱桃,一颗滚落到了叶子的外边。这是日常的场景,这也是《立夏》的象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风中芦苇似帆飘动,水中鸟群侧耳《听风》,却道是“初夏的风吹过芦苇,惊动一群鹭鸟。”
——数枝柳条低垂,一只蝉儿栖息,远处小桥弯弯,近处听闻《鸣蝉》:“究竟是夏天召唤了蝉儿,还是蝉儿把夏天召唤来?”
——一只像弯月一样的小船,船上有女子抱膝眺望《远方》:“七夕节,我把心事交给风,交给云,交给月亮。”
毋须列举更多的例子,《木上江南》里的每一幅作品,都见微知著,以一叶知秋的方式,图说不同节气带给自然的变化,描绘季节流转中的世间百态。每一幅作品都充满诗意,而这种诗意又都来自于平常的生活,朴素纯真,拨动着读者(观众)的心弦,引起共鸣。

我与宗彪是台州师专校友,他比我要低几级。毕业后他分配到台州地区文联担任杂志编辑,那时我就知道他在从事业余写作。我调离台州后,他的工作也有过多次变动,但经常能在报刊网络上读到他的作品。这些年他出版了多部文史类著作,成了有影响的文史作家和杂文家。我没有读过他的所有著作,但他的文字尤其是他写的杂文,睿智犀利,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台州式的硬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约二年前,我与宗彪在一个老同事微信群里相遇,得知他“笔耕刀刻,文艺双栖”,在文字之外,还从事木刻创作,在树木的纹理中找寻另一种表达方式,并成了非遗传承人。十年间,他创作了500多幅江南系列木刻,作品被出版社选中,印成日历发行全国。前年秋天,首场“美好江南,自在一刻——赵宗彪二十四节气木刻展”在杭州晓风书屋举行,之后辗转于省内多个城市展出。去年9月又在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木上江南》。
作为校友,我深为宗彪在文字写作和木刻创作两个领域都能取得不凡成绩而高兴,也深知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据说他长期坚持阅读,每年要读一百本以上书籍。每到一地,都会去当地博物馆和古玩市场,那些秦汉的瓦当石刻、明清的木雕造型,都让他痴迷。他还随身带着速写本,走到哪画到哪,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由此可见,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长期磨炼的结果。

文学和艺术密不可分。显而易见,宗彪的木刻作品渗透着他的文学修养,当刻刀在木盘上游走,这是他以刀为笔,书写着江南的诗意和故园的美好。不知是不是受木刻这种褪去斑斓色彩、只留两色的“极简”艺术影响,宗彪的文学创作也从绚烂到平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可以从他的近作“故乡忆旧”系列中很容易地感觉到。在这些作品中,所谓的写作技巧退而不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自然本真的生活和朴素明晓的叙述。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更接近文学本质的写作呢?
(写于2022年2月15日)
赵宗彪木刻作品选

立春:
迎春花开,报告春天来到。用不了多久,江南的春光与春色,便会漫卷山河大地。

雨水:
鱼在水里游动,春水渐渐涨了上来。这是春天,丰沛的雨水充盈了江河湖海。

惊蛰:
惊蛰到、春蕾响、万物长。二十四节气里的谷雨、芒种、白露、寒露,这些名字都像宋词中婉约派的清音,唯有惊蛰,像是豪放派的长啸。

春分: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在江南,春分节气的来临,总是伴随着一声一声的鸟鸣,一树一树的花开。

清明:
清明一到,免不了想到春江水暖、河豚欲上,还有鲈鱼堪脍、烟渚鸥鹭。

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小寒时的梅花为始,以谷雨时的楝花为终。布谷催耕,风吹雨洗一城花。

立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小满: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拔麦叫,四月纺车响,五月麦上场。小满来临,南风吹过,带来清新的草香,麦子变得金黄。

芒种:
芒种时节,麦浪翻滚,稻秧新绿,植被丰茂。青草,黄牛,牛背鹭,稻田深处有蛙鸣。

夏至:
夏至,凌霄花爬满了墙,热烈的花,浓绿的叶,夏的气息越来越浓。

小暑:
小暑时节的晚霞、星空、萤火虫,都是美的。彩虹、荷叶上的水珠,也是美的。

大暑:
古人消夏,赏花、闻香、对弈、挥毫、咏诗、坐禅、论道、卧松下、眠柳荫。从前慢,慢的不是时光,而是心境。

立秋:
荷塘月色,是江南的日常。立秋,荷叶上有两只小鸟,秋风温柔吹过荷叶。

处暑:
阳光,雨露,到了处暑,由青而褐,饱满而生动。

白露:
人闲桂花落。白露节气,江南处处桂花香。

秋分:
秋分之夜祭月。月亮之上,有月兔和嫦娥,有吴刚和桂花酒。

寒露:
寒露时节,空气中,有清冷的味道,来自草木,来自露珠,来自山峦。这种惊喜,有点像薄荷的清甜。

霜降:
“霜降”两字,好像有隐隐的兵气,还有点暮秋的萧杀之意,用深沉、凌厉、幽远、凝重形容都可以,或许还要加上忧郁、萧索等词语。

立冬:
深秋的美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立冬就悄无声息地来了。谁的口哨,惊飞了枯荷中的水鸟。

小雪:
小雪节气,草叶上结了一层霜,像是昨夜下了一层薄雪。

大雪:
在南方的暖冬,怀念北方的雪。

冬至:
肥猫宅家。冬日寂寞而漫长,时间仿佛被冻住,晚上没事就不出门,在家猫着挺好的。

小寒:
小寒时,天地是冷色调,万物删繁就简,如简笔画。

大寒:
插了梅花便过年。大寒到了,梅花开了,春天已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