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贾善耕

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辗转多地的职业漂泊,留下了许多货没好货伤感的回忆。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忆片段中,有一处小小的吊兰,至今不能忘怀。
二十多年前,在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地区中心支行信合管理科工作的我,突然接到省分行转来的通知,要我到北京工作几年。大体是农村金融改革将要拉开序幕,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主办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社需要编辑记者,先在海淀区永定路的一座小楼上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又搬到举例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不远的一座小白楼上办公,一干就是若干年。
编辑工作室繁忙的,不仅要完成每天的编辑任务,还要自己动手写一些稿件,去列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有关部委召开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会议,并完成报导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工作,单位上有食堂,但晚餐是自己解决,因为一般下午四点半就开始下班,我们几个单身要么自愿加班工作,要么到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或者护城河边自己溜达,然后随便找个小吃店解决晚餐问题。
有一天我来到一家花店,花店里有一盆绿绿的非常茂密的吊兰,花店的主人正在修剪她,有几枝垂下来的小吊兰也被剪掉。我在和老板搭讪的同时,问她这花好不好养,她说非常好养,你把剪下的这个小吊兰放在水里就能生根,然后找点土他就能慢慢长大,不信你试试?于是这一株小吊兰就跟着我回到了编辑部,我找了一个玻璃杯,倒上一点水,就把小吊兰的根部泡在水里。心想反正是随便捡来的,也不是什么名贵花卉,如果能活下来我就养着,活不了就扔掉,无所谓的,只是为了增加一点生活的乐趣而已。
就这样,这一株小吊兰在我的工作台上陪伴我度过了几年的时光,直到我调回济南。遗憾的是:在我离开那个让我开了眼界又有一些酸楚的京城时,带走了该带走的一切,无意中却将它遗忘在那个我常站立观望的窗台上,生活中的负累使我不忍回忆京都往事,但对于那簇绿色,我至今牵挂不已。
记得当时把它拿回办公室时,起初的一段日子,我常常忘记给他浇水,也从来不施肥,只是偶尔浇一些水,叶片在毫无察觉的日子里生长,渐渐地长大,许多的日子也在不经意里悄悄流逝。
有它的日子,我常于极度困乏之中瞥见它,不经意中翠绿的叶片生机勃勃,如瀑布般垂下来,忽然惊诧:这是一株怎样异常秀
美的花草呢?绿的透明飘逸又羞涩。
寒暑相易,岁月在春夏秋冬之间流水般更迭,我从记者干到编辑部主任,,夜里加班是常有的事,皎洁的月光常常透过窗纱映在乳白的桌
面上。于是,创作的闸门便如清泉汩汨流淌出来,我把“盆景”置于放了一排书的笔筒边,晕黄的灯光里便有兰草绰约的影子,错罗有致地映到纸上,笔尖在整齐的方格纸间快速地滑动,描述着我的
所见所闻和所认识的人生。孤灯月夜绿色的氛围,常使我的作品透析出淡淡的春意来,一种滋润生命歌颂生活不屈不挠的色彩。
冬日里杂志社的小院格外宁静,两棵硕大的梧桐在院中兀自立成赭色版画。每到这种日子,我使喜欢立在窗前,看外面阳台上积下的白色雪团。那雪团很丰硕,象极了田野里秋天的棉花,隔着
布满冰凌花的玻璃,我看见雪团上有几行枫叶般的鸟爪印,那肯定是觅食的小雀了。外面的世界冰天雪地,屋里却暖意融融,我的吊兰就那么绿绿地生长着,寒冬对于它毫无意义,她需要的阳光、温
度和水,一样也不缺。
每每懊悔仓惶出差的样子,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想起收拾行李,以至于把给吊兰浇水忘的一干二净,等我回来时,它因长期缺水叶子已黄萎低垂,奄奄一息,于是慌忙寻一些水浇上,只需一两个时辰,它便悄悄挺起了翠绿的叶子,变的丰盈而焕发生机,于窗间的微风中微微舞动,于是,有人说:“看,兰草在冲你笑呢。”也有人说:我听见她在歌唱。
是吗,我似乎没有听见,但我十分肯定地感觉到她用所有的绿色魅力释放着对我的感激之情……友人见了只有一两片叶子的兰
草如今团团簇簇,充盈了整个玻璃缸杯,惊诧不已,喃喃自语:“这棵吊兰的生命全靠你了,你可以决定它的生死,好好待她吧。”友人离开之际,我看到他眼光里竞有几丝哀怜。
日子水一般地流淌,几年一瞬间,为了生活,几年后我调到济南金融系统工作。京都对于我已成为尘封发黄的往事,而昔日角落里的那簇绿色却
常令我不能自已,迁徙中因为她的卑微遗忘了她。没了我,是不会有人再如我一般为它浇水?或许她整个的生命早已在恋恋风尘中消逝。
每年春天,它开过很小的白花也必不会结果,只是那么一簇绿色。一次去别人家,偶见墙角一吊兰,不禁怦然心动,如梗在喉,兀自在内心深处。
后来的后来,我在济南搬了几次家,但每一次搬家之后,我都要在客厅里再上几只绿色的吊兰,及时给他浇水和施肥,他们长的嗡嗡郁郁、绿绿的枝条或者向上挺拔、或者细致低垂,把叶片而长成绿色的瀑布。
它们的生命极其顽强,即使有时候忘了浇水和施肥,它们也照常生机勃勃;把它摆放在卧室缺少阳光的窗台上,它也丝毫不懈怠,一年四季绿油油的,样子飘逸淡雅,绿色清纯透亮。
后来离开了工作岗位,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它们相互陪伴,看着它们一盆盆里由小到大,有叶片疏稀到浓密,心中渐渐感到欣慰,或许有一种对京都那盆吊兰的补偿吧……
又一年的冬去春来、期待这些吊兰一年一度的春暖花开。

作者简介:贾善耕,男,1963年生,高级经济师,四川大学管理学硕士。曾先后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在多家金融机构担任过管理职务。现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金融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副秘书长、《中囯金融文化》杂志编委。2014年被中囯金融文联评为首届全国金融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