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扬活力 筑梦秀青春!
——读《年轻》一文的感言
文/云盖山人
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年轻》,首次发表的时候,就引起世界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现在此文网上成热搜。
《年轻》原文: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
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
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
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
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

图为《年轻》一文作者德裔美籍塞缪尔•厄尔曼
这几十年来仍有轰动效应的《年轻》佳作,说的是社会认知和人生哲理。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然而,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 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年轻》为我们诠释的“青春”定义是:只要理想的火焰不灭,只要奋斗的精神永存,你就会充满青春的活力。人生到老心中永远不要熄灭憧憬之火、和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要有芳华时光青春模样。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

《年轻》要求我们从思想上保持不断创新,永葆青春活力,这是合符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曾号召建立一个: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世界、青春之宇宙。此文与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写的《有的人》表达的也是一样的含义:只有坚定理想,奋斗不息,我们才能跨越年龄,乃至跨越生死,永葆青春。

我退休之后,没有享清闲,无所事事安度晚年,更没有安然享受吃喝玩乐唯老才有的资格,而是没有丧失自信放弃梦想,没有忘记自己人生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有益于社会之心,要求一直从事宣传工作的自己,仍然要忠诚党的宣传事业,与时俱进,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关心社会进步,继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我的心愿有幸得到了省市新媒体党网的支持鼓励,湖南红网选我当红网时刻观察员、红网论坛特约评论员,还为我设置了题为“岁月留痕”的专栏,湖南星辰在线选我当星辰圈圈“话长沙爱长沙”圈主,为我设置了“星辰文艺”个人文集专栏。

现在已到耄耋之年的我,已在这些新媒体发表赞颂新时代的作品上千篇。当我看到这些仍洋溢着青春气息和不忘圆梦初心与信念的“岁月留痕”,内心坦荡、自在、激昂,深感这《年轻》说得好,我由于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心中有一台天 线,天天在新时代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自强不息,永葆青春活力,尽心尽力构筑梦想,也就还没有老。我高兴自己还年轻!

特写诗二首,记述此时的心情:
一
年暮迸活力,青春又返身。
再忙不觉累,唯愿遂初心。
二
人生岁月当磨砺,一寸光阴一寸金。
越老越懂珍时日,忠心筑梦返青春。

作者简介:云盖山人,长沙市人,中共党员,老一辈新闻人,当过记者、编辑,此后一直在市级党委和政协部门从事宣传工作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