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女孩,热血青春洒在十八洞……!
——记十八洞青年志愿者黄娇娥
文/石林荣
她出生于1994年,正处于人生中的桃李年华,在这最美的年华里,却选择把青春洒在十八洞村。

(也许十八洞乡亲们不会忘记这位没有工资的志愿者吧,那时她才20岁)
没有一分报酬,有的只是付出,有的只有责任。她把十八洞村当自己的家,已经默默地在这里无私服务了两年。她们就是青年志愿者黄娇娥。

1、我是十八洞人
时光荏再,匆匆而过。一年前,也就是2014年5月1日,年方20岁的黄娇娥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十八洞村。
有很多人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选择到十八洞村当志愿者?”
“我心痛他。”黄娇娥的问答让很多人意外。

(那是为了推介十八洞村的乡村旅游,我的老婆和侄女都成为十八洞村的志愿者啦,我自己更是义不容辞。)

2013年,为了建设好十八洞村,该县因地制宜,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为了探索精准扶贫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县委组建全国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就是龙秀林。

他是一个既没有资金又没有项目的宣传部副部长,要想在十八洞村打开工作局面,何其艰难?修路碰壁,农网改造受阻,三个月不到,龙秀林显得十分苍老,白头发“唰唰唰”冒出来。
作为晚辈的黄娇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反正自己也没有事情,不如去十八洞帮助姑父做点事情。

(很能干,既当演员又是摄影师。)
就这样,黄娇娥成为十八洞村一名没有报酬的编外工作队员。
每当节假日,游客很多,看到工作队员们有点当导游,有的指导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读书时学洒店管量的黄娇娥马上就融入了工作中。洗菜、煮饭、上菜、带游客等等就成了她以后的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当年国庆黄金周,十八洞乡村游进一步开发了捉鱼、婚俗表演、打粑粑等游客互动项目,吸引了3万多游客前来。20岁的黄娇娥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给游客讲解、洗菜、煮饭等平凡的工作。

(这两位都是十八洞村的志愿者黄娇娥与石凤娇,都是我的侄女,她们从最初的帮助我,到最后帮助十八洞村,从大孝升华到大爱)
“有时候,碰到一些刁钻的游客,讲一些话总让我不能接受,但还是忍了下来。虽然我是免费给他们讲解,我也不能给游客脸色,我希望十八洞能给他们留下美好印象”。回忆一年来的往事,黄娇娥这样说。
“煮饭,炒菜等工作每天重复着,是很累。作为十八洞村的一员,看到游客开开心心的回家,我也心里也无比的开心。”黄娇娥这样点评着一年来志愿服务工作。

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是什么让她坚持了下来。面对这样的诘问,黄娇娥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把十八洞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家付出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
2、扩大志愿服务项目
2014年11月,十八洞村成立了游客服务中心,黄娇娥就接手了这块工作。负责对接游客,为游客安排好路线和用餐。一年来,她经手接待外地游客不下两万余人。在她努力的工作后,获得了游客的好评。

(因为十八洞村成就了我,而我的大爱的侄女,目前正在直播的事业上艰苦的奋斗着,我只有把她评选十佳志愿者的事迹介绍重发一次,以表感谢)
为延伸服务项目,黄娇娥配合工作队推出了桃树采摘权,成功营销采摘权200多个,创收10万元左右。同时还参与策划推广十八洞村荣誉村民项目。

为营销十八洞的腊肉、苗绣等农产业。黄娇娥在淘宝商城上开了淘宝店。除了用自己的电脑外,为此黄娇娥还特意去开通网络,每月交费129元,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年青人来说,也是一笔小小的负担。
当年冬天,为推广十八洞腊肉和苗绣,在零下5度的寒冬里,黄娇娥身穿单薄的苗服,转辗常德、益阳、长沙等地,在烈士公园,步行街等地点发传单。“那几天冷死了,回来后我都感冒了。”黄娇娥这样介绍。
“微信平台都是我们一手在管理。在宣传上还是有效果的。”黄娇娥在谈到十八洞村微信平台时这样说。为宣传十八洞,她紧跟媒体发展潮流,注册了十八洞微信平台。在网络上大力宣传十八洞村。

(这位大爱的志愿者,正为家乡的农产品免费代言,如果你觉得她的善良,就支持她吧)
谈及黄娇娥一年来在十八洞的志愿服务工作,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长龙秀林这样评价:“工作很认真,成绩很突出。是一名有孝心的志愿者,她在十八洞也发生了转变,从大孝升华为大爱,我很感谢她。”
3、志愿者岁月的那些“苦”
黄娇娥是从学校里毕业出来,就参加志愿者的孩子。她与其它志愿者有着一个最大的不同点。

“其它的志愿者都有着自己的经济来源,而我没有,又不好意思和家里要钱,所以我非常的拮据。但再困难,我也坚持了下来。”黄娇娥说。

(这是十八洞老葛粉,去年我大批D音,真想帮助老农农业把葛粉卖出去,那么好吃,怎么老是呆在仓库呢?)
因为经济上的限制,黄娇娥不敢常住花垣县城,因为一住就要产生消费,她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志愿服务上。因此,她们常常回到乡里去住。这样一来,她工作又带来了新的困难。
“每次都是6、7点钟接到去十八洞的通知,我又不好意思让工作队的同志知道我住乡里,麻烦他们来接我,所以一接到电话就急急忙忙起床,搭车去县城与他们汇合。”黄娇娥这样说。

(6前后的她做志愿者的心没有改变,只是更加的成熟,更有魅力,我把她推为农产品推荐官吧)
在十八洞接待游客和领导,用餐时间都在十二点以后,而且还不固定时间。因此,她常常要带早餐去。
“好几次,因为没有钱,我帮工作队带的早餐都不够大家吃。有时,实在没有钱买早餐,我就在家里泡麦片带着路上吃。”黄娇娥说。

在十八洞志愿服务一年来,她参与接待过国家部委、省市州等及各级领导工作中默默做了很多的后勤工作。特别是在接等十多万的游客中,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困难总是属于昨天,办法总比困难多”。每天睡觉前,黄娇娥总是这样自信地说……
因此她坚持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