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时间线
文/吴小街
祖母三岁被送到祖父家,做了童养媳。五岁时就在厨房里忙碌,从最初的添柴烧火到后来的洗菜、做饭、焖猪食,以后就没离开过厨房。
到了我们几兄妹读中小学时,做饭的任务依然落在祖母身上。
祖母没读过一天的书,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本领:她不用看钟表就知道大致的时间,就比如做饭吧,什么时候洗菜、下米、炒菜算计得非常准确,往往我们放学回家,她从厨房里端出来最后一道热菜。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是怎样掐准时间的,祖母有点小得意,眯缝着眼睛望着院子里,此时阳光明媚,天空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阳光落在院子里映衬得贴在堂屋里的年画熠熠生辉,而照不到的地方光线暗淡,中间有一条线就是明与暗的分界线。“我就看这条线的位置,随着太阳的升高,这条线会慢慢移动,到了哪个位置我就知道大致的时间,比如说,这条线到了跟堂屋大门平行的位置就大概十点半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刨芋头切萝卜,等到这条线移到跟院外柚子树平行时就要添柴烧火,当这条线跟厨房屋檐平行时,你们就走在村后的大桥上了,因为我听到你们的声音,这时我就把最后的蒸菜(萝卜蒸芋头)端出来……”

嘿!真是高手在民间,没读过一天书的祖母竟然有这本事?但一个疑问在脑海里出现,如果逢到阴天或者下雨下雪的时候怎么办?因为没有阳光就看不到光线呀?
“有办法,有办法!”祖母一脸慈祥,“没有阳光的时候确实看不到那条线,开始我也迷茫,但过一段时间我就明白了,村里经常有收鸡蛋、破烂、摇拨浪鼓、阉鸡的小贩从我家门口过,天晴的时候我留心他们路过我家的时候,看看那条线大概在院子里的位置,然后我就问他现在几点,我悄悄记了下来。每一个小贩都是我认识的,他们出现在家门口的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只要他们一出现在我家门口,我就判断出大概几点。”

今天当我无意中回忆小时候祖母能精确计算我放学回家的时间,她的大脑里有一部设计好的时间程序,每一个时间段她都心中有数,从而每一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逼得不识字的祖母这么精明能干,那条比钟表还要精准时间线牢牢刻在祖母的脑海里,那是祖母不知道花费多少精力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时,忍不住热泪盈眶:其实那是一条爱的时间线呀!

【作者简介】
吴小街,男,1973年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江西省余江人,《教师博览》杂志社签约作者,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被评为“余江区首届文化名人”,从事教育工作,醉心读书写作,在读书写作中寻找到一片美丽的桃花源,多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散文选刊》《每周文摘》《时代邮刊》《教师博览》上发表,《中外文艺》《当代文摘》等国家级纯文学平台特约作者。目前供职于鹰潭市余江区教育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