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学艺乔玉川
——向经典国画艺术致敬
作者‖蓝田玉
2022-02-16-星期三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不,壬寅虎年的正月十五刚刚过完,正月十六上午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院长韩振北就联系好著名国画家乔玉川,决定带领国画家姜紫荣登门拜访乔玉川,从即日开始,人物画国画家姜紫荣女士正式成为著名国画家乔玉川的入室弟子,著名国画家乔玉川成为姜紫荣女士的师傅。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物画家姜紫荣女士的拜师学艺之路真可谓顺风顺水,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天时地利人和俱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乔玉川师傅首先浏览了姜紫荣女士带入他工作室的十几幅人物画画作,姜紫荣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青凤》等画作上墙,让乔玉川师傅指教。
“谈不上指教,我们相互学习”乔玉川师傅十分谦虚客气地说。带领姜紫荣登堂入室的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院长韩振北落座在乔玉川师傅的左侧位置,姜紫荣落座在乔玉川师傅的右侧座位。大家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见如故。
姜紫荣汇报了自己学习国画艺术的简要历程和人物造像的初衷。姜紫荣作为谦卑恭敬的学生心悦诚服地简述,乔玉川师傅更是听得仔细观看姜紫荣作品特别细心。师傅徒弟二人就绘画艺术进行着交流。乔玉川师傅在对姜紫荣作品总体浏览之后,非常中肯地进行了点评。乔玉川师傅年事已高、作为1938年2月出生的老前辈精气神俱佳,思维敏迪、声音洪亮。他指出了姜紫荣画作存在的绘画语言单一、素描功力仍然欠缺的两个主要问题。
乔玉川师傅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人物画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掌握多种绘画语言、做到灵活运用、信手拈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绘画就跟写文章一样,写散文有散文的语言、写诗歌有诗歌的语言、写小说有小说的语言。不能千篇一律,人物造像重点在于刻画出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刻画要精雕细刻、惟妙惟肖,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筹备,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等相关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储备,否则本来刻画重要历史人物,结果出来的效果不够细致丰满,那就不成功。
艺术都是相通的。作为作家我也大致明白了乔玉川师傅谈论绘画艺术的深刻含义。我静静地录制乔玉川师傅和姜紫荣徒弟的谈话。韩振北院长偶尔插言引导着谈经论道的主题和方向。
幸福的时光总是愉快而又短暂的,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三人登门拜访大概有一个多小时。我提出合影留念。于是,已经84岁高龄的乔玉川师傅满面春风地和我们合影留念,并将自己作为大学美术绘画教材的书籍赠送给姜紫荣。一而再,再而三地勉励姜紫荣说,绘画是一门苦差事,要做好狠下苦功夫的准备,好好苦练基本功,尤其是要在素描功力上狠下功夫。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姜紫荣满心欢喜地答应师傅乔玉川说,我毕生热爱绘画艺术,经常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就不觉得辛苦!乔玉川师傅说,中!你非常年轻,你的年龄还没有我一半,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一定会赶上我,甚至超过我的。
握手话别,来日方长。乔玉川师傅将我们一行三人送到工作室的大门口。师傅再见,后会有期。
离开乔玉川师傅的工作室,在返回的车上,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院长韩振北语重心长地说,小姜,你一定要好好细心虚心用心向刘文西最得意的门生乔玉川师傅学习人物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作者简介:孙建民(蓝田玉、秦剑),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