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人生感悟系列之幸福观
文/程占兵
编辑制作朗诵/慧觉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祝福”二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里人们美好祝愿最佳词语。实现大众生活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目标和纲领。总书记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幸福的定义,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由于各自存在、意识和经历差异,都有不同的诠释答案。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又与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它既受内部因素影响,又受外部因素制约,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幸福有若干维度,如快乐、投入、意义等。幸福的要素,包括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意义和价值的事业及成就感。快乐是感官上的满足,而幸福则是心灵层面的达成,内涵理性权衡的感知。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有更大的益处。。

幸福是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决定的。幸福有不同层次。低层次的幸福在物质世界里,而高层次的幸福在精神世界里。幸福不是富有,而在于心态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丰盈和满足。把寻常日子过得滋味十足,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无病无灾、休闲乐趣、自由自在,家庭圆满,自己觉得满意,就是幸福生活。

幸福需要改良心灵。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有高层次的幸福。想快速且高质量地获得持续、长久的幸福,唯一的方式是明白人性、欲望、生命的意义等关于人生的根本原理与驾驭智慧。

一要善于对比和懂得知足。在人生发展过程先后中,对比物质生活及心理满足。横向比努力,纵向比进步。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只有抛开计较、攀比和奢望、贪婪,才能拥抱幸福。“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幸福就是满足,幸福就是知足。

二要宽容和看开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化解那些浮躁、困顿、抑郁和黯淡,始终呈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认清主流,理解一切,包容一切。
三要善于发现和找寻幸福。每个人身边都有幸福,能在无趣的生活中发现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无统一标准,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

正确的幸福观,在肯定人的物质幸福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要通过劳动对生活的创造,是享受和劳动的统一;社会幸福决定着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社会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对社会上两种偏颇幸福观的反思。
一是资源占有幸福观。将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

二是物质享受幸福观。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包括情感、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必然会导致私欲无底洞的恶性循环。

所以,真正的幸福,与创造,与奉献,与和谐等正能量价值紧密相联,不与豪宅、名车、大款、高官、明星等时尚高档画等号,更不是花天酒地、奢侈挥霍、坐享其成、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负面行为的同义词。

幸福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幸福的前提是有能力改变自己。幸福的人不管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他们都能感受到幸福。不幸福的人,不管拥有多少,都不幸福。幸福力来自内心的丰裕和自信。拥有幸福能力的人,会带来更大的幸福气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