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青春修湘黔
平凡群星

(十八)
前文说过,湘黔铁路建设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群平凡而朴实的铁路建设者。
湘黔铁路大会战的隆隆炮声造就了一大批在和平年代努力投身经济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
为了国家建设,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有些甚至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融入了湘西秀美的绿水青山之中。
而在大会战中,更多的是那些普通平凡的建设者。
他们虽然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也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满腔的青春热血。

我们分指后勤部汽车修理连的连长朱富卿同志,是从邵阳电影公司副经理的任上调去支援湘黔铁路建设的。
他是双峰人,当年已年近五十,为人特别亲切和蔼,我们背地里都叫他“朱老头”、“老头子”。
老头子对人总是笑眯眯的。
听人说话的时候,他的一双眼睛会在老花镜的后面十分专注地盯着你,让你感觉到他是在很认真地听取你的意见。
朱连长是个对工作极其负责任的人。
他那个脑袋里一天到晚都在琢磨着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他一边走路,一边戴着老花镜,拧着眉头在摆弄手里的化油器。
由于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车辆跑得苦,抛锚多,加之严重缺乏零配件。修理连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趴窝”的车越来越多。因此,沉甸甸的担子压得他喘不上气来。
由于操心太多,人就显得憔悴苍老,五十不到的人看上去像六十多岁。
“穷则思变”。后来,有许多对罗马车的技术改造,如改钢板、改手刹,改轮胎等等,都是被严酷的现实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朱老头还把两台已经严重损坏的发动机总成从废品堆里翻出来修好,让两台罗马车起死回生,重新驶上了热火朝天的铁路建设工地。

到了1972年的春夏季节,朱连长根据已建成的铁路路基上道砟的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突发奇想,大胆创新,将两台罗马车改装成在铁轨上跑的工程车,专门运输道砟,大大地提高了工效,使运力不足的尖锐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
朱连长的开、修车技术都相当好。
他曾是国民党部队里的汽车司机。
参加了锦州外围战的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工作。曾为后来当过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将军开过小车。
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荣立过两次战功。

从一开始入朝作战的1950年一直呆到1958年,才随最后一批部队回国,是资格最老的志愿军。
他在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练就了一手绝活,能在漆黑的夜间在被炸得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关掉大灯把车开得飞快。
不仅如此,他还可以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仅靠摸索就能把损坏抛锚的汽车修好。

就是因为老头子有这么神,大家才把他当成救命的活菩萨。
每当车坏在路上,司机修理工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时就会向“老头子”求援。甚至有人还模仿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军张军长的台词:“赶快向南京发报,向老头子发报!让他派部队来救我们。”
就在大家望眼欲穿的时候,老头子的身影出现了,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朱老头还有一好,脾气好。
无论是有人挖苦他“官越当越小”(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就是修理营营长,)也好,嘲笑他“什么时候讨个媳妇儿来扒扒灰?”也好,他总是笑呵呵的,顶多笑着骂一句:“妈的,真不是东西!”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