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跑领略的风光
作者/ 翟穆峰 (江苏)
摄影/ 翟穆峰 (江苏)
刊名题写/ 朱东风 (书法家)
编辑制作/ 风 哥

晨跑领略的风光
作者/翟穆峰

每次从外地回到老家,我总要到运河堤上走走,感受一下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的底蕴,也感受一下生活节奏较慢的城市风光。
农历腊月二十八,我早早起来,从新华园西门出发,沿蝶园南路-新华西路-新闸南路向运河堤散跑。新闸南路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河流,河面时宽时窄,政府在河的两边修建一些遮雨休息亭,隐隐约约仿佛看到文人墨客把酒临风的卓越风姿,夕阳西下的余辉透析出的金色光环美丽可可,宽阔的水面搭建的浮桥,人在上面行走,有一种与水波谐振共舞的感觉。这里都是本地居民,都是自家建设的小洋房,灰瓦白墙的房屋,有点徽派建筑风格,远远看去,一排建筑投映在静静的水面,格外清澈,像一幅江南的山水画,风中的柳条,在眼前乱舞,腊梅朵朵小黄花,虽不起眼,但清香袭远,如果站在高处远观这些建筑,在朦胧的夜晚,像降了一场的白雪,格外迷人。

沿着斜坡,我踏上了河堤,发现很多货船沿着运河边并帮停泊,他们为了运送物资,放弃了与亲人春节团聚的机会,长期的奔波,为了生活,也为了市场的运转,他们不畏艰辛,一路前行,此时,我在想,他们生活在船上,怎么吃水?怎么做饭?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他们牺牲比常人更多的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生活韶华。
行走在运河的堤堆上,看着刚刚升起的太阳,它总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当光线照到两座高耸的圆柱型新华石灰窑时,这闲置很久的窑体似乎成了历史文物,年久失修的窑体上面长满了青草和杂树,它们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们承载着过去辉煌的业绩,承载着人们对它悠长的记忆。

走到高邮船闸,一大片漏斗型水域,在水域的入口新建了一排古建筑,房屋的后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围栏水域,也许是为了特殊检查而设置的,在入口船闸的水域依岸边建立的一排停靠柱,它们耸立在河水中,柱子的上端有一个圆锥型,像一枚枚整装待发的火箭,也许设计者嫌水上运输速度太慢,希望未来水上的运输速度像火箭一样快速。
每次回到老家,徜徉在运河堤上,我对它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衣山水在我的眼里都是风景,我有无限的情感,在脑海里盘旋,我总想随手用笔记下这美妙的时刻,可时间又是这么匆匆,一晃就跨越了两年,但是那份独特的情感始终在内心不能忘怀,新年初四我才有了一份闲时,把这种美好珍藏用一页的文字写下来,供朋友分享。
Friday, February 4,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