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2022.2.15元宵夜发稿
日日如年
叶 飘
元宵一散,春节就过完了。
以往过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新年饭,我家总有雷打不动的几道菜:肉煮油豆腐、油闷冬笋、蒸腊肠、水煮鱼、素炒青菜,或许还有些其它的菜肴,但这几样必不可少。寓意家有聚宝盆,节节高升,长吃长有,余钱剩米不断,过得清清态态。
都是平常的心愿,就是企望日子过得衣食无忧,年年如此。不知是我家特有的春节菜式,还是苗族地区的春节传统?

我小时候在双峰奶奶家过年,可没有这么多的讲究,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过年吃肉倒是必须的,也没有其他什么想法,来年如何?得过且过。
小时候是盼望过年的,虽然奶奶家贫穷,最起码年节里不再吃拌着红薯丁煮的米饭,雪砂粒般的白米饭管饱,没有大鱼大肉,奶奶炒那些家常菜时会多放一勺油,甚至色泽暗淡的坛子杂菜也会变得油汪汪的,香味绵长,看着就有食欲。
那时候的我身无分文,对年夜守岁也没有什么期望。压岁钱是没有的,奶奶最多在年夜饭后炒一捧黄豆,然后分给我与大弟,一堆铺平,一堆码尖,让我大弟先选。大弟眼水通常不好,他总选那稀稀散散铺得很开那堆份量少一点点的,而我在大弟选过后就笑眼眯眯地收了码尖的那堆。左右不过是多了三五颗,内心却是欢喜的。贫穷限制了想象,少年时的快乐就是这么浅薄。
我和大弟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春节就开始讲究起来,每年基本都有鱼、肉、肠、笋、油豆腐、青菜,年年都吃。改革开放以后,日子越过越好,这些最朴素的愿望却没有改变。

其实我是想改变的,作为一个自己动手的纯粹吃货,维持几十年不变的春节菜肴也是不容易的。我掌厨的时候,我家的年夜饭和新年饭会由双峰美食和苗家菜混搭。比如腊肉、香肠、猪血饼码盘合蒸,笋子炒萝菜,永丰辣椒加点油加点糖蒸一下,猪肚炖鸡加上双峰的黄炸肉一大盆,总会为春节菜肴增添亮色,个个吃得满嘴喷香。
我自己成家后,每年春节也很守旧,那些寄予美好愿望的菜谱依然保留,只是家庭人口少,只能做微型份的,否则大年里就真的要吃余羹剩饭了。
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的日子真的是节节高升,全民养老、全民医保,想吃什么有什么,日日都如过年,美好环环相扣,确实衣食无忧。
年前女儿为家里添了双门冰箱,我一个劲地买、买、买,肉食海产品、干货零食、各地土特产……按自己的喜好买食材,不到两个月就将冰箱填满了。春节女儿单位又发了米和油,看着盆满钵满的东西,是真的觉得丰衣足食。生活在华夏盛世真好!

今年春节我们想吃啥弄啥,蒸、煮、炸、炖、炒、卤,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今日吃火锅,明日吃清炒,后日吃烧烤,大后天清炖卤煮,怎么好吃怎么来。光粉丝我就买了龙口粉丝、红薯粉、土豆粉、山药粉,圆的扁的片状的都有,香料配料几十种,怎么着都是鲜香麻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啊!
这么好的日子,日日如过年,感谢党的英明领导!感谢祖国繁荣富强!庆幸自己生逢盛世!祝大家余生好好珍惜,家庭幸福美满!(2022.2.15.元宵)
延伸阅读
点击左边文字打开链接-《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者简介:叶飘,原名欧阳彤琛,苗族女作家。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三期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阅文集团签约作家。城步县文联秘书长,城步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散文集《如风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