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苦尽甘来
文||杨俊
我想,或许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人把人的一生按年龄划分的比较贴切: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命之中最主要的几个时期。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么依照古人的生活模式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坎坷艰辛,只能自个儿体会承受,谁也不懂,谁也替代不了的。
诚然,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以及医疗设施,相比原来古代人的状况要好得不知多少倍,所以我们的寿命自然活得都是比较年长,在每个年龄阶段即使延续(增添)十岁也不为过;而感觉存在过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更新换代,还有人们激烈竞争的欲望索求,都在冲击或改变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实践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因而也就滋生出人生各异风姿招展的多元活法。
从我们身边所了解的一些人物故事中可以看出,确有为数不少的当代人为了寻求所谓的崇尚自由,任由自己个性的充分张扬,以至有悖于或偏离了我们正常人过活的一种惯性思维,引起大家的唏嘘困惑,感觉不可思议,直呼看不懂。
看不懂的这样例子数不胜数:当年一个名叫王青松的河南北大学霸竟然携妻隐居深山与世隔绝27年,后来为了孩子学习才不得已重返社会生活;山西五台山坐落着中国一座最大尼姑庵的普寿寺庙,那里曾有过多少学历与颜值出众的美女放弃红尘欲念而在甘守清贫的修行悟道;最近网上疯传着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偏偏与其闺蜜二十五岁的儿子组合成家,还惊艳四方地向世人宣誓高喊着秀其真爱;眼下最火的抖音平台,又将成为几多渴望成名逐利的玩家们使劲着各式各样妖媚低俗的招术。
相对于这个看不懂的社会现象,其实你不必过多地去刻意探究,说白了,你也探究不了,无法知晓,你更没有心思花在那些无用和自己毫不相干的问题上,你只管做个吃瓜群众就好。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他人多么优秀,而自己却感欲速则不达的卑微;他人拥有宝马别墅的风光靓丽,而自己仍然栖息于穷乡僻野的山沟老屋;他人在单位里明显地一级一级台阶的稳步高升,而自己一直徘徊在原地不动且已似乎逐渐走下坡;这就是社会的现状,生存的残酷,不要指望别人的提携,也不会有人对你报以怜悯之心,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
想要预测一个人的成长潜力空间究竟有多大,便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你做人的道德品行,第二是你的学识成果,第三从你的社交圈子,第四看你的性格和能力,第五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如果参照相信宿命论的说法来讲,每个人从一出生皆有定数,是老天给你安排好了的,一生寿命是多长,要经历多少波折或几次大灾大难,是一次婚姻的白头偕老还是离婚之后的孤独终身等等。
犹记得被人常常挂在嘴边且出自于《论语为政》里的一句话,叫“沉默是金”,后来又演变成张国荣与许冠杰两人的经典之作,这首非常带有哲理性的粤语歌词,唱出了多少孤独者夜深人静时的灵魂拷问。什么叫祸从口出,什么叫信口雌黄,什么叫胡说八道,什么叫添油加醋,什么叫搬弄是非,什么叫以讹传讹...人啊,注意个人的言行该是多么的重要。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而不去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不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能理解你懂得你;当然,你的一切所作所为,均应该是以“不触犯国家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为前提。
可以说,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金光大道,除非你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再退一步说,即使有了家族前辈们的开道铺路,你不明白好好珍惜,更不懂得为人处世,那也是枉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人生之路都是个人选择的,若想出人头地或者混出个什么名堂来,你非得吃尽苦头,要忍耐别人不能承受的屈辱与压力,方有可能会抵达心中的理想之岸。
我大姐女儿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原本是学习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她在经历两次的广告设计单位跳槽后,索性自己干起了二房东,先把别人的成套别墅或整栋楼房承租下来,然后装修打造分隔成单间的再转租出去赚起差价。她白手起家和丈夫经过短短四年的艰苦打拼,现在南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一套三室二厅的房产。大姐跟我提及她的能吃苦,没有人知道,也少有人会懂,是一般女孩子根本做不到的,我那侄女和工人们一道给房子刮白修补砌墙更换水池等等,做着一系列的家装力气活儿,经常忙得都顾不上吃饭。
我自己堂弟,一个大专毕业生,本来三叔那时准备还想通过我哥走关系,把他搞来进入我们的公司。我哥当时不好直接拒绝,却又嫌找人太麻烦,就一直拖了两个月还不见眉目。堂弟这下等不及了,便自个江湖独闯,先在滁州扬子冰箱厂派驻江西搞销售干了一年后,跳槽广东东莞一家港资手袋厂工作再干了近一年,随后又转入一家大型日企电子厂任职厂里一个部门的领班。他这一干就是十年,现在已经是这家日企集团旗下的江西分厂总经理了,但凡来厂视察或调研同他会面的多是当地市县委或政府部门领导层次的人物。不过,他之所以能干,是因他所处社会环境逼出来的,更是自己奋力打拼的结果;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才干,受尽别人不能忍受的心酸委屈,才换来今日的荣光,一个才四十八岁的中年男人,看着已是白发秃顶的老气大成。
再来说下我单位的一个同事,他是宿州人,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刚满十二年,已经成为我们集团旗下的一个分公司副经理了。他人很聪明活络,也能吃苦耐劳,进厂第四年就拿到了一建资格证书。我有次与他酒后畅谈这些年的分开经历,他说道动情处时禁不住潸然泪下:你看我头发白得厉害吧,当个项目经理真不容易,经常性晚上失眠,你需要考虑到施工进度工人安全工程款收支以及方方面面的人事关系,你要懂得左右逢源,学会说话,做好领导的侍从,有几次喝酒,我都喝了个胃窦大出血......
真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努力才有回报,只要你绝不放弃,坚守信念,尽管回报的惊喜可能会姗姗来迟。
回到自身,我想起正在上海大学读研的女儿,前一阵子只听她两次向我诉苦叹气,说她的那个导师如同私企老板,而我们这些学生就是给她打工的,每天做实验课题到很晚才收工睡觉,过年能不能放假给回家还是个问号,真是感觉很累啊。
这就很累啦?你刚踏入社会,才迈出人生第一步呢,想当初你多么幸运地被上大录取,并且你是那么的豪情满怀,要知道还有多少人没有考上在家郁闷着呢。我告诉女儿:你不要说自己现在是给导师打工,而是应该把当作是一种生活的历练和成长的过程;你也不必羡慕别的学生早就离校回家过年了,人生该经历的事由或该吃的苦头,你非尝不可;说到底,你也只不过是提前介入的社会生活罢了,离自己真正上班打工挣钱谋生,还差得远呢。随后,我老婆给女儿的回复更到位:如果是导师不让你回来,我们就去上海陪你过个年;但如果是你嫌做实验真的太累,那你就卷铺盖回家吧,我们养着你。
我回顾走过三十年建筑工人的漂泊生涯,曾有过激情拼搏,也有过迷茫失落,到如今的淡然若水,对相遇好人有意提携的二次机遇没抓住而略有叹息,或许自身骨子里还藏有那么点儿的自以为是,但这一路走来,我心存更多的还是感激帮助与感恩拥有。
活在人世间,其实真的除了生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跌倒了站起,失败了重来,知道珍惜,懂得感恩,就像刀郎一首歌中高唱的那样:别说谁比谁坚强,我们努力地完成这梦想,尽管这世界,给我满身的伤,我依然要赞美太阳……

作者简介:杨俊,笔名信步游,中国十七冶集团公司职员,喜爱看书,写点文字,抒发情感,偶有作品散见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