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22年1月3日凌晨,有20人在睡梦中被急切的电话铃声惊醒,简短的任务发布,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清晨5:45已到达集合点,当看到其他医院也聚集了大批人员后,我们才意识到这个任务的严峻性,但崇高的职业精神以及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无一人打退堂鼓。经过简短的出征动员,顶着冬日清晨凛冽的寒风,大家斗志昂扬的出发。进入禹州地界,才知道禹州封城了,我们低估了任务的艰难程度。
首站到达神垕古镇,这是一个旅游名镇,但现在街上空无一人,家家闭门闭户,再不复昔日繁华模样。我们的心情很沉重,经与当地镇政府对接后,我们20人被打散分往各村、各办事处检测点。因为疫情暴发突发,防疫物资缺乏、检测试剂不能及时到位,我们第一天的工作就干到了晚上10点,没有休息,没有餐食供应。第2天,风雪突至,温度持续下降。顶风冒雪,我们行军至高风险封控区域:夏都街道--华庄社区。伴随风雪,一次次抬手、一次次敲门、一次次指导群众如何配合标本采集。暮色四合,风雪中我们又转战至高风险区宋庄社区。夜深雪重、路滑难行,有多少人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奋战。那一夜回到住宿地已是凌晨2点,没有人诉苦,没有人抱怨。第3天,高风险区梁北镇,入户单采,返回酒店已是夜间12点。第4天,高风险区夏都街道办。第5天、第6天、第7天......一次次凌晨紧急任务,一次次深夜踏雪而归,不分昼夜,未知归期。脱下防护服,看着大家布满压痕的脸、破皮的鼻根、肿胀僵硬的双手、防护面屏上凝结的冰霜,总有想哭的冲动。
从第1天到第20天,在高风险区反复穿插突击的我们,唯一没有想过的是退缩。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我们代表的是医院的名誉,体现的是二院人的精神。更因为我们知道,医院不会抛弃我们,二院领导不会忘记我们。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在大家体力要耗尽的时刻,在大家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刻,以郑路敏为代表的二院领导班子,火速派出增援部队,缓解了我们的压力。同时,在许昌封城、商户闭店的情况下,紧急调集一批防疫物资并防寒保暖、常用药品、瓜果食品等暖心物资,历经重重困难、打通层层关卡,在风雪严寒中及时送至我们住宿地。看着一箱箱物资,大家眼里噙满泪水却绽放出最美的笑容。我们知道那不仅仅是防疫物资,不仅仅是防寒保暖物品,更是冬日里的一束暖阳,穿破层层乌云,温暖我们被严寒冰冻的心,照亮我们抗疫前进的路。
勇士援禹时,朔风凛冽寒意浓;英雄凯旋日,瑞雪普降兆丰年。
都说我们是勇士、是英雄。但其实我们只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医技工作者......我们舍下了“最舍不下”的儿女,离开了“最离不开”的爱人,放下了“最放不下”的父母,以凡人身躯逆向而行,用大爱温暖人间,筑起了一道保障禹州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最终,禹州走出了至暗时刻,换得了拨云见日、迎来了黎明曙光。我们被以最高礼仪欢送、迎接,光荣返许。当民众们歌颂我们的美德、感激我们的奉献时,我想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疫情期间留守岗位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在医院被抽调出超过1/3的员工,且多为临床医护及医技工作者时,我们医院的接诊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经过院领导周密的部署,我院工作正常开展。在各科室人员空缺的情况下,留守科室的同事们顶住压力、挑战体力、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保证了科室的正常运转;是他们的兢兢业业,维护了病患的生命安全。如果说我们是英雄,那么疫情期间留守工作岗位的同事们就是一群无名英雄。我们应当向他们致敬!
当我们身在疫区努力奋战时,当我们在酷寒中瑟瑟发抖时,当我们因错过就餐时间而饥饿难耐时,当我们在室内温度只有3摄氏度的隔离酒店无助彷徨时,是郑路敏院长、是刘历韬副院长想尽一切办法,多发联系,为我们送来了棉被。在疫情严峻、医院运转困难的情况下,是二院领导班子扛起了大旗、担起了重任。我们应当向他们致敬!
有人问我,什么是二院精神?
我想,出征者无一惧怕,时刻牢记自身使命,时刻维护医院荣誉,这就是二院精神!
留守者毫无怨言,勤勤恳恳撑起科室运营,承担起保障病患生命安全的重任,这就是二院精神!
领导者殚精竭虑,周密部署防疫情,无私大爱暖职工,这就是二院精神!
精诚团结、吃苦耐劳、上下一心,这就是二院精神!
努力奋进、坚强奋斗、永不言败,这就是二院精神!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相信,在院领导带领下,我们必能走出黑暗时刻。
我们更应该相信,在院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终将走向辉煌!
时间有限,想说的太多。纸短情长,终不能诉尽内心的感动与炽热。我爱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
(文:许昌二院内科主任张俊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