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节 青青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又是一年元宵节,元宵节要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今天,看着微信上朋友发的一组组元宵节活动的老照片,不由得忆起了往年的周村元宵节盛况。
据记载,周村的元宵节扮玩活动,起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周村芯子,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周村民俗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周村,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周村不是城,大街挺有名。锣鼓喧天庆元宵,芯子杂耍闹花灯”。
往年,周村的元宵节扮玩活动,可谓万人空巷,规模宏大。记得早年我在区教委工作时,有一年还和吕承河老师精心制作了《金牛贺岁,教育腾飞》的彩车,代表区教育系统参加元宵节展演活动。近几年,我们经常到马路上看元宵节民俗表演,你看,周村芯子、舞龙舞狮、旱船、高跷等精彩纷呈,令人惊艳。如芯子表演以民间传说、戏剧故事为主要内容,像嫦娥奔月、白蛇传、穆桂英挂帅、天仙配、贵妃醉酒、西厢记、吕布与貂蝉、荷花三娘、锯大缸等,小演员浓妆艳抹,高立空中,十分惊险生动,堪称中华一绝。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几千名参与艺术展演的民间艺人使出浑身解数,亮出拿手绝活,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路两旁,人山人海,就连大树上也爬满了人。记得有一年,我和老伴带着孙子一起去看展演,孙子看不着,急得只喊,我和老伴只好轮流把他驮在肩上,一路随着人流挤来挤去,跟着展演队伍看,一路上累得气喘吁吁。


还记得元宵节这天,晚上吃了元宵,就到周村大街去赏花灯,外地的朋友来玩,也乐意到大街去看灯会。走进青石板路,就是火红的灯笼长廊,整个街都是丝绸蓬顶,除各式各样的宫灯、走马灯以外,墙上、门上还挂着像戏剧舞台那样的故事灯,如拾玉镯,天仙配,孙猴子吹鼓荡,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娶亲,姜太公钓鱼等。

大街上彩灯霓虹,五光十色,璀璨夺目,这景色令人想起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相传,周村的花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丝绸有密切关系,每到元宵节,周村大街各商号挂灯都相互攀比,南北派别的灯式,风采各异,争奇斗艳,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灯谜、民俗、魔术、杂技、非遗文化……一股浓郁的元宵味儿,扑面而来,令人心醉……

欢欢喜喜过大年,红红火火闹元宵。传统的周村元宵节民俗活动,勾勒出一幅幅传统民俗文化的画卷,延续了浓浓的年味,也增强了百年商埠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