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欢度元宵节
耿志平(甘肃)

今天网上随处可见写情人节的诗歌散文,街道上也不时看见年轻姑娘小伙手里拿着玫瑰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竟然把2月14号外国的情人节搬到中国来过,这个我没有做过研究,也不懂它的意义何在。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乌鲁木齐的街头和往常一样,人们都按部就班,不急不徐,并没有2000多公里之外的家乡的元宵节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各乡镇就会组织社火队来县城表演,这些社火队会从农历正月十二开始去各单位表演,由牵头的人去和单位的负责人联系,负责人同意了,他们就会进到院子里表演,有狮子滚绣球,旱船表演,扭秧歌,还有小毛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叼着长烟嘴的媒婆婆,画着浓妆,走路姿势怪异,神情惹人发笑。巨大的鼓以前靠人抬,后来做了带轮子的架子,一个人拉着走,省了很多力气。如果在离家近的单位表演,我们听到敲锣打鼓声,就会结伙去看。一般表演不到半个小时,单位负责人会给500块钱,两条烟,几斤瓜子,几斤糖。一个单位一般最多也就两三家社火队来表演,后面来的,负责人就溜掉了,如果太多,账务也不好处理。路上不时传来锣鼓声,看着一对对盛装的社火队,有些队伍衣服破旧,有些则是崭新的。有些精气神十足,有些则看起来疲惫不堪,大概是表演的次数多的缘故,小孩子们就结伴跟着他们走街串巷,一般大人也不去找,再说也找不到,那时孩子们都没有手机。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所有乡镇的社火队和彩车早上七八点钟就要在北区广场集合,到了12点钟,领导先讲话,然后放鞭炮,按次序表演。合水一中,乐蟠初中还有西华池小学都有准备的节目,每个表演者都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十里八乡赶来的几万群众,都会聚集在这里,街道的两旁,全部用钢管隔离开来,有些人早早的就来占据了有利地形,后来的人也不甘示弱,使劲地往里挤,有些人来的时候就拿了板凳站在上面观看。偌大的北区,直接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黑鸦鸦一片。欢快的秧歌,喜庆的扇子舞,荷花舞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还有那些踩着高跷的演员,打扮成孙悟空,沙和尚,唐僧,猪八戒或者关云长,张飞,刘备,诸葛亮的造型,拿着耙子的大肚子猪八戒和做着鬼脸的孙悟空是小孩子的最爱。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等所有的队伍表演完毕,就依次从北向南广场走去,看的人就会跟随队伍沿着街道观看,扛着彩旗的学生对伍,一辆辆精心制作的造型各异的彩车上也在敲锣打鼓,有些还有盛装的男女在表演,车子走的很慢。有些单位为了省钱就做一个喷绘的大牌,由6到8个小伙子抬着往前走,六米长的钢管子压在他们的肩头,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牌上印着某某单位给全县人民拜年,祝全县人民新春愉快等字样。有些从农村来的抱小孩的人看见高跷上的关公就会从钢管里钻出来给孩子过关,也就是让所谓的“关公”从孩子的身上跷过去,他们给这位关公十块钱的报酬,说是这样就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不哭不闹。看着几米高的高跷,在那站立几个小时,还要表演,真替他们担心,万一走不好摔倒了怎么办,那样得多累呀 !

这一天也是饭馆和超市及小卖部生意最好的日子,家家都忙忙碌碌,就等这一天的到来。等我们看完表演,看着车队过去,我们都感觉累的很,还不要说他们,其中还有老年社火队,挺不容易的。
那些好的表演队就会被选派到农历二十到西峰参加表演,也不知道为什么,西峰的社火每年在农历正月二十举办。以前还去西峰看过一两次,有十几年没有去过了。
每年的十五晚上都会有焰火晚会和灯谜,各乡镇的人就全家出动或骑电动车,或骑摩托,最早的时候,步行和骑自行车,后来有了汽车,就开着私家车来看焰火晚会。地势高的人家就在家里看焰火,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九几年的时候,在中街广场放焰火,那里地形太小,由于人太多,发生了踩踏事件,后来就在开阔的地带放和。随着县城每年的人口增加,放焰火的地方差不多每年都更换。我们勤快了就去看,懒了天冷了就在自家的楼上看,只有个别低的看不见,高的看的一清二楚,不过还是没有现场那么有气势有感觉。每放一个大的,五彩的焰火把天空装扮的无比绚烂,随着爆炸声小孩子们就扯着嗓子哦哦的叫,大声地喊。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则把自己的鞭炮在人群里放,把周围人吓一跳。有些胆大的人就在离点火点不远的地方看,不时会有燃烧过的炮筒屑掉下来,砸在身上或者头上,我们则站在相对较远的地方。一般放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花几万元。结束了人就会说“这一筒花放了,年也过完了。”该出门打工的在正月初五六就动身了,最迟十五过后就得走,否则找不到活,一年的生计就有了问题,每个人都忙碌起来。

自从有了新冠疫情,家乡元宵节的一切活动就取消了,三年都没有看到社火和焰火了。让我不由想起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大概唐宋时代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游人如织,华灯初上,也不知上元节灯火阑珊处成就了多少美好的姻缘,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回味。




